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 第157章 李凤宁南渡隐居坐大牢,五胡乱华的效果持续发力。
    在战争史中,高级将领死于战场上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哪怕是古代战场,都很难出现将领被阵斩的事情。

    因为高级将领往往都会配有高规模的亲卫,想要阵斩的条件实在是太困难。

    楚世昭这种全凭‘身法’,身先士卒的主将已经是特别少见了,这种真的是危险动作。

    不过,也正是楚世昭的奇怪走位,勾引到了蒙古人突袭的欲望,主要是谁都贪功。

    楚世昭这种就是行走的战功,打下他,北伐事业直接提前结束,放在任何一个武夫头上,这都是至高荣誉。

    这也由不得本就骨子里透着一股疯劲的蒙古人会如此上头。

    李凤宁这一次模拟推演,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她原本以为父亲把守的晋阳牢不可破。

    要知道整个晋阳实际上的兵力已经有了五万之众,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父亲的手上是有一支极其精锐的李家骑兵。

    北方陷入乱局,她阿父能从这样的血海之中杀出来,无论是能力还是实际的军事力量,都是维系统治的基础。

    但是这几次模拟推演下来,李凤宁却发现了自家有个先天性的弱点。

    那就是他的阿父发展并没有预知性。

    就是李瑾想过大周王朝会乱,想过局势上的朝不保夕,但是他没想到过大周王朝乱的会那么快,格局崩的会那么快,导致行动迟缓了。

    这一点,李凤宁倒是能理解,因为她阿父一开始也没有想当反贼,从开始就考虑如何囤积力量,吞并其他地方纳入自己手中,那不就是明着的反贼吗?

    可正是阿父的犹豫和蹉跎,就给了其他人机会。

    你看马溯安,说反就反,说背刺就背刺,毫无忠义廉耻可言,但是短短时间内他就能起家,她阿父就不太行。

    而这也不是李凤宁鼓励李瑾造反,是长此下去,晋阳这一边,是忠臣也做不成,反贼也当不了。

    说白了,好人没当成,坏人他也没当成。

    在思维上,阿父又不想当乱臣贼子,背叛朝廷,只有朝廷先抛弃,先不信任他们晋阳李氏,阿父才会考虑举起反旗。

    可是,又出于时局的混乱,皇帝的不信任,阿父又没有完全忠于朝廷,本质上也是一直在积蓄实力。

    于是就导致许多的问题积攒至今。

    这次模拟推演,直接就出现了优柔寡断的弊端,军事力量没发展起来,他们晋阳又被蒙古人和反军左右包夹,朝廷还出了问题,先搁那自己打自己人,边军又怎么去听一个内部都不能统一的朝廷问题。

    李凤宁在现实之中,能走的无非就是两条路,那就是彻底跳忠,要么就是彻底跳反。

    不存在干着反贼的事情,又要当忠臣,这就是两边不讨好的事情,别人也不是傻子。

    她起手向永晋帝提亲,一方面是李凤宁早就真心托付在楚世昭的身上,有模拟推演的记忆,她就不可能舍弃楚世昭。

    另外一方面,就是彻底跳忠,避免有异常情况发生。

    既然要当忠臣就当彻底,别整那些有的没的,确定了核心要义,发展起来也不会有太多的想法。

    谁特么能想到事情还能有第二条发展的路线。

    李凤宁是想要通过楚世昭来修补李家和皇室之间的信任,重新缔造关系。

    她阿父是正光帝的嫡系,不是永晋帝的嫡系,永晋帝没法确认李氏的忠心,这才略显疏远,李氏既得不到重用,也没有太多的疏忽,处于一种放养的状态。

    长安之围,李氏勤王就属于是向朝廷表忠心的意思,接着又向楚世昭提亲,更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双方的联系。

    可万万没有想到楚世昭会被提前诬蔑,被诬谋反不说,还被大族和他的兄长联手压迫。

    这个格局,将李氏也打入了很尴尬的境地,那是帮大周王朝不是,不帮大周王朝也不是。

    现在北方尽失,很大因素,就是大周王朝内部争夺权力所致的。

    楚世煦夺位成功,反诬楚世昭谋反,按照连坐制,直接让晋阳李氏也成为了名义上的反贼,那我怎么去帮大周王朝守晋阳。

    可以说,她阿父没有当场投降马溯安,也没有当场向蒙古人效忠,都已经是军人的操守了。

    这次大周王朝算是烂完了。

    就是李凤宁看了都有些高血压。

    在她的视角中,只要大周王朝不内乱,权力稳步交手在楚世昭的手上,李凤宁都不知道这次模拟推演怎么输。

    结果大周王朝的皇室,外战本事一点没有,内战本事倒是一顶一的,先来一个巫蛊之乱,再借助大族的力量反诬楚世昭谋反,一系列操作下来,在楚世昭朝中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直接把楚世昭给赶了出去。

    要不是楚世昭是模拟推演认证的金色君主卡,这次模拟推演,恐怕真的是要栽了。

    愣是让楚世昭在南方建立了一个大景王朝,属实是李凤宁自个儿都没有料到的事情。

    而李凤宁同样发现了问题,楚世昭在朝中毫无根基,他自己是没有外戚势力的,他的三个兄长都是王氏出身,有大族保底。

    这就让楚世昭的处境很艰难。

    因为李家虽然站队了楚世昭,但他们主力还是在晋阳,没办法第一时间帮到楚世昭。

    楚世昭的前期,完全崩盘,就是没有人能真正帮到他。

    李凤宁自己在李家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发言权,毕竟她也不过是女流之辈,能说话,但不顶事。

    她当时的思路,就是打回长安,拥立楚世昭就完事了。

    哪里有那么多的权谋斗争。

    跟智力有缺陷一样。

    模拟推演告诉你答案了,你不知道怎么走?

    带着兵,杀回长安,拥立楚世昭,杀死楚世昭以外的反对派,谁反对砍谁,坚决拥护楚世昭推行的政策。

    这套操作很难吗?

    天天搞这么一些明争暗斗,搞那么一些拉拢派系,有什么意义吗?

    就是李凤宁在晋阳没有太深的话语权,这才导致最容易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李凤宁当时劝了阿父,让他杀回长安,拥立楚世昭。

    但是她阿父犹豫了,不敢动兵。

    第一是李瑾怕自己担上反贼的名义,第二是楚世昭已经下落不明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第三是长安再怎么样,那也是大周王朝的国都,想要速战打下长安,这种事情不好说,与其浪费自己的力量,不如暂时保全自身。

    想到阿父说的这些话,李凤宁当时都快要气笑了。

    反贼不反贼,就不是她们李氏说了算了,当时楚世煦政变成功,无论怎么样,都会事后清算楚世昭的人。

    桓盛官职被下,沦为通缉犯,桓节接纳了楚世昭,当场就反了朝廷,说明人家也知道自己这么干,是要被楚世煦猛攻的,与其被动,不如化作主动。

    下落不明就不出手,那明明就是没有冒险精神。

    这几次模拟推演里,李凤宁已经看出了李瑾的最大毛病,那就是太求稳。

    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求稳,打仗求稳,治理地方求稳,就连笼络人心,表达立场,他都求稳。

    而且这说白了是求稳,说难听点,那就是优柔寡断。

    觉得这样可行,那样也可行,既然做不了那种方案,做这种方案也行,后面发现前面方案又有说法,又执行前者的方案了。

    李凤宁的性格本就更像是男儿,她就很不爽她阿父这种方针,打又不打,怂又不怂。

    就非得周旋那么多没必要周旋的事情,直接干他们很难吗?

    事后来说,当时他们李家起兵,干到长安去,那么长安三屠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就不会有三批军阀先后入主长安,对长安的百姓烧杀抢掠。

    结果李瑾只是起兵拥护了楚世昭,表示楚世昭不是这样的人,然后就驻兵在晋阳不动了,也没去长安。

    要是能提供兵力,全力去拥护楚世昭,这是有概率将局势反败为胜的。

    而且真拥立成功了,楚世昭后续继续表现出惊人实力,他们李家在史书上,仅此一战就能奠定地位。

    上史书,有列传的机会你不上。

    非要被楚世煦逼到大家都是反贼这个身份上,你才乐意?!

    李凤宁觉得自己在现实之中,怎么说也要办点事,至少从阿父手里接管几千人的兵权,真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情,阿父不帮的,我来帮。

    富贵险中求的事情,凭什么不做。

    现在的李凤宁就是纯粹的坐牢模拟器了。

    晋阳的基本盘丢了,她的两个弟弟全都在乱局之中被蒙古人所杀,阿父一蹶不振,南渡以后,再也不问战事,日夜借酒消愁。

    李家沦落到了没有兵权,也没有政治身份的白身之地,躲在江南避难。

    事实上,现在李凤宁去找楚世昭,估计还能为他父亲要个一官半职,但是李凤宁着实是拉不下这个脸。

    办事的时候,你是一点都不顶事。

    怎么好意思的。

    这次模拟推演,是李凤宁对于权力最渴望的一次,要是她当时能手握晋阳的兵权,局势就不可能是这样的。

    楚世昭这次模拟推演打的那么艰难,也是本该是能够完美形成掎角之势的凉州系和晋阳系没能为楚世昭带来收益。

    但一想到桓奕也没什么用,李凤宁就宽心了不少。

    不怕自己没用,就怕别人比自己有用。

    李氏没能帮上楚世昭的忙,李凤宁已经觉得自己很没用了。

    桓氏直接拖后腿,那是让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6929/11067364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6929/11067364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