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抓稳军权,刘辩选择亲自操办丁原、朱儁、皇甫嵩、卢植等将士的祭奠活动,并要在活动中公布军制改革。
护国英烈应当被人们铭记,受万民祭奠,军功应该属于所有人,而不是哪位将军。
刘辩回想穿越前自己从小所接受的爱国教育,每每看到都会热血澎湃,思虑一番,决定采用纪念碑的纪念方式。刘辩向刘晔和马钧讲解纪念碑的构思和建设理念,虽然他们难以理解,但是刘辩告诉他们尽管执行去做,这比入什么武庙更要有意义。
祭奠当日,在洛阳城南废墟新建的广场上,众人到场祭奠。祭奠队伍依次排序,王允、曹操作为文、武官领袖,位列队首;身后是杨彪、荀彧、贾诩、刘晔、吕布、孙坚、公孙瓒、刘备等群臣;其后是军队兵卒代表,每人一脸荣耀,挺胸站立;最后面是自发前来的洛阳城中百姓,多是好奇来观看。
一阵庄严肃穆的鼓、号声结束,祭奠活动正式开始。
刘辩走上前去和王允、曹操一同扯下遮盖的大红布匹。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六米长三米宽九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纪念碑底座四四方方,由厚实的花岗岩石块堆砌而成,如同厚重的脊背,支撑着整个天地的重量。底座四面镌刻精美的浮雕,浮雕中描绘着英雄们奋战的场景,栩栩如生,仿佛能听见刀剑碰撞的声音和战士们的呐喊。
底座中心树立一尊四棱碑体,碑体至下而上由宽缩窄、质地朴素、整体简约,通体由深灰色的花岗岩雕成,石质坚硬细腻,表面光滑而又沉稳,似一把利剑,耸立在天地间。如同一位沉默的老兵,静静地注视着脚下的土地,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可磨灭的英雄岁月。碑体中间雕刻五个大字“英烈纪念碑”,文字苍劲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心血铸成,充满了敬意与崇高。
众人驻足于这座纪念碑前,心中无不升腾起一种肃穆与敬仰之情。它不仅仅是一块石碑,更是对那些英勇牺牲的英雄们最崇高的致敬。
纪念碑两侧是一排排英雄柱,6米高的圆体石柱上雕刻着所有在战役中牺牲者的名字,他们将不再是战后的一串数字,而是有名有姓的被后人记住。在以后每一位牺牲者都会被铭记在这个英雄柱上。
纪念碑正前方,是四座人形雕塑,分别是丁原、朱儁、皇甫嵩、卢植,雕塑底座正面雕刻他们生平事迹,他们的英姿将永远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展示纪念碑后,王允作为百官之首上前敬香,供桌前立起三炷大支香,香头缕缕青烟。随后贾诩唱诵祭文,文章壮怀激烈、泣血哀悼。最后由曹操宣读优秀兵卒事迹,将他们在战斗中的英勇事迹宣扬出来。围观的百姓听得泪眼婆娑,军阵兵卒听得汹涌澎湃,眼泪潮湿,努力压制激动的内心。
祭奠活动完美落幕,取得了预想中的效果。在场的百姓对军阵兵卒纷纷表达了感谢和敬佩之情,军阵兵卒各个挺胸傲立,自豪神情溢于言表,一幅军民心连心之景象。
曹操再次站到纪念碑前,拿出军队新政宣读起来。
“军为国之利剑,民之护盾,强军才能强国,强国才可安家。现军队新制如下:
一、义务制。家中有男丁两人以上,年满十六,至少一丁义务参军。二十前可择期入役,二十后强制服役。义务期间,军饷三折,其家可额外免一人税赋。义务军服役期限为两年。
二、军士制。义务军服役期满,可参与考核,优良者,转为军士,其家可额外免一人税赋,发全额军饷。
三、创建军校。由朝廷创建军校,军事素质优良或立有重大军功兵卒可被举荐入军校培训,军培合格者可入职军中司马或享军中司马级待遇。
四、屯田制。除特定驻军塞点,所有万人级以上驻军实行屯田制。”
上述新政是结合刘辩穿越前的现代军队原理,与刘晔、荀彧、贾诩、曹操、杨彪、王允等人探讨拟定。
义务制通过基础保障和赋予义务,能极大提高参军人数,通过一定期限培养,在不严重损害社会生产情况下,提高了军队军事素质,为整个国家预留了一批军队后备军源。
军士制通过择优选择,保障军队战斗力又能规避军队过于臃肿,朝廷可以根据战事需要调整军士数量,避免过多军资消耗。
军校由朝廷创办建立,归皇帝直管,兼任军校校长。任命副校长主持具体军校管理事务。军校的设立能给具备军事才能或者有重大军功的农民子弟一个晋升机会,皇帝也可以通过军校把控军队中、下级军官的素质和培养,一定程度保证军队自下而上的服从性。
军队新制一出,反响非凡,司隶校尉部、雍州、并州三地百姓踊跃参军。参军不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7698/10729657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7698/10729657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