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听完法正述说这大半年在冀州、幽州发生的故事,心中感慨万千,知道法正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太多困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刘辩亲自为法正斟满一杯酒,眼神中透露出对他的感激之情。他举起酒杯,郑重地说道:“为了朝廷,法孝直辛苦了。”说完,刘辩仰头一饮而尽。
法正连忙起身,恭敬地向刘辩作揖,诚恳地回答道:“为报陛下赏识之恩,臣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随后,他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两人重新落座后,刘辩看着法正好奇地问道:“那你这次专程来并州是为了什么?”他知道法正此次前来必定有重要计划,因此迫不及待地想听听他的目的。
法正解释道,公孙越死后,赵云虽然火拼赢了张燕,虽然顺利解决掉张燕的黑山军。但是自身兵力也损失不少,未伤的兵卒只剩大几千名,为避免被袁绍的大军包围歼灭,只能放弃常山郡,带领军队及伤员回撤幽州。
公孙瓒吃了这亏,一心想要报复。但是袁绍通过这两个月时间已经缓过来,也打听清楚朝廷根本没私下联络公孙瓒,没有所谓同盟,所以袁绍已经抽调了部分青州兵马回来。
现在开战,公孙瓒一点优势都没有,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法正为了挑起两边大战,便主动请命,愿意为使者出使并州,获取并州同盟支持,联合攻打袁绍。法正出发前也特意在暗号点留了密信,本来这两天就应该通过典青送到了。
刘辩思虑一番,严肃地说道“现在朝廷不宜直接出兵,这会引起南方的刘表、孙策过激反应,弄不好就是全国打乱。最好就是让公孙瓒与袁绍两人开战,相互攻伐,打到他俩都消耗殆尽,我们在抓住时机一网打尽。”
法正忧虑地说道“但是如果没有外援相助,公孙瓒恐怕开战的决心不足,很有可能会继续隐忍。”
刘辩微笑着解释道:“朝廷只是不出兵,没说不出力。你回去告诉公孙瓒,朝廷由于需要预防南方的威胁,因此兵力有限,无法调派,但朝廷愿意提供钱财和粮食作为支持。让公孙瓒放心大胆地去打仗,如果粮草不够,并州方面会给予支援。如果兵力不足,并州也可以提供钱财,用这些钱去招募草原雇佣军。”
法正转念一想,认为这确实是个很好的办法。毕竟,在刘辩的新政和新思想的推动下,朝廷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现在钱粮充足,供应一个幽州绰绰有余。只要公孙瓒能够得到足够的钱粮支持,他就能安心开战。法正保证道:“如果有足够的钱粮支持,微臣一定能说服公孙瓒开战。”
刘辩欣慰地点了点头说道“放心,绝对管够”。
事实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刘辩一直在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实现局部战场收割的同时,避免自身被过度卷入其中?经过深思熟虑,他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鉴未来世界的美丽国所采用的一贯战略——代理战争。巧合的是,法正如今正身处公孙瓒阵营之中,这无疑为该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刘辩想到袁绍和公孙瓒之间即将爆发的战争,不禁想起了那场历史上着名的界桥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公孙瓒的精锐部队白马义从全军覆没。这一战过后,战略优势彻底倒向了袁绍一方,数年之后,公孙瓒最终兵败自刎。然而,历史上对于这场战争的记载却非常简略,刘辩一直对其失败原因感到疑惑。他想知道,在如此大规模的战斗中,公孙瓒为何没有发现对方的大型弓弩?这些疑问一直萦绕在刘辩心头,让他对这段历史充满了好奇。
刘辩好奇地问道:“孝直,如果我方精锐步兵居多,而骑兵稀少,对方又多是骑兵精锐,那你觉得应该怎样才能赢得这场战斗呢?”
法正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回答道:“自古以来,步兵与骑兵作战时处于劣势,很少有机会战胜对手。要想让步兵取得胜利,必须依靠特殊的地理环境或采用特殊的战术策略。如果直接正面交锋,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那如果是这样的地理情况呢?”刘辩一边在牢狱地上画着地理草图,一边详细解说着“你们两军被一条河隔开,河岸两旁是平原,河中间一座木桥,你会怎么处理迎战?”刘辩把所知界桥之战的情况描述出来,就是想看下法正会怎么处理。
法正左手端着下巴,双眼凝视着刘辩所绘制的地理草图,仔细地推理演练战局走向。半晌之后,法正的目光终于从地图上移开,他的表情变得严肃且专注“陛下,这幅草图里地形平坦开阔,非常适合骑兵作战。臣不建议作战,应该继续后撤需要战机。若必须在这种情况下作战,臣认为唯一的胜利机会可能就在这座桥上。如果能在桥上埋伏好重型弓弩手,趁骑兵突进聚拢时,突然发动攻击,重箭齐发,或许能够取得胜利。”
听到这里,刘辩心中不禁暗自叹息“看样子英雄所见略同啊!”然而,他并未将内心的想法表露出来,而是继续追问道“但是,要在这座桥上隐藏重弩,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法正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道“确实如此,陛下。一般来说,战场上的制高点通常都会布置有观战人员,若没有制高点,那就是登上云台。这些人负责洞察战场时局的变化,并将战场上的情况及时传递回帅帐,为主将提供决策依据。因此,要避开敌人眼线,完成重弩埋伏,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被敌人率先察觉到,那么这个计策将会完全失去作用。”
刘辩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沉思的表情。他眼神深沉地望着地上草图,似乎在思考着某个重要的问题。过了一会儿,缓缓开口说道“这场模拟,朕希望你能牢记在心,绝对不能忘记!”
法正心中一震,不明白刘辩为什么会突然这样说,但他知道陛下的话必定有其深意。于是,他恭敬地回答道“臣谨遵陛下旨意。”
刘辩欣慰地拍了拍法正肩膀。他不知道,这个历史线上还会不会发生界桥之战。若真的发生,由法正在公孙瓒那边,他希望法正能阻止此事的发生,公孙瓒过早的失败,将会让朝廷极为被动。
两日之后,法正带着第一批粮草、钱财回到幽州,向公孙瓒详细说明了朝廷的想法。公孙瓒看着眼前五千石粮草和十万枚的铜钱,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夸赞单经是自己的张良、萧何。有了朝廷的钱粮支持,不仅能招募到更多兵卒,也不怕打持久战了。
公孙瓒当机立断,他首先派遣田楷、赵云统领三万大军作为先锋大军,直扑高阳地界,抢占作战先机。与此同时,公孙瓒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前往边疆地区,招募雇佣军。
在广袤无垠的汉朝北部边境地区,散布着十几个大小各异、文化多元的游牧民族。其中一些强大的游牧民族甚至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并实施统一的行政管理与军事行动。但对于那些规模较小、不愿被吞并的部落而言,由于土地资源匮乏,他们的生存环境往往十分艰难。面对这样的境遇,很多小部落不得不选择成为雇佣兵,以此获取额外的收入来维持部落生计。
公孙瓒在边境征战多年,对这一情况十分了解,也曾有过合作。他带着从并州获得的大量钱财和粮草,很快地招募到了一支由八千名游牧骑兵组成的精锐部队。这支队伍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部落,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拥有卓越的战斗技巧和战斗经验。
公孙瓒也深知这些游牧骑兵的本性。他们拿钱办事,打打顺风局或常规战争毫无问题,但绝不可期望他们会为你拼死战斗。所以,公孙瓒安排这批游牧骑兵途经幽州的代郡,进入冀州的常山郡。他们的任务就是牵制住袁绍的大军,为了鼓励他们,让他们制造更多的混乱,公孙瓒对于这些游牧骑兵承诺,他们在常山郡内抢劫到的所有财物都可以归他们自己所有。
然而,为了防止他们敷衍了事,公孙瓒也是给他们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硬性任务。当他们回撤代郡时,必须每人向他上交一件袁绍军队的战甲,才能被允许通过并返回草原。如果无法完成这个任务,那么就需要扣一百枚铜钱的工资或者两石粮食来抵偿。
战争前期主要发生在广袤无垠的河北平原之上,这里地势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骑兵冲锋作战,因此公孙瓒的铁骑在此地拥有极大的优势。
公孙瓒共布置了三路大军:左路是八千名游牧骑兵负责袭扰常山郡;中路是公孙瓒、严纲统御的四万铁骑精锐,主攻定县。右路是田楷、赵云统御的三万铁骑精锐,主攻高阳、南皮。三路大军迅速推进,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冀州北境,并将其牢牢控制在手中。然而,随着战线的不断前推,他们逐渐逼近到各大县城。
袁绍骑兵不多,平原作战吃亏,但是精锐步兵众多。他巧妙地利用县城作为据点,将浮阳、南皮、乐成、安平、定县、行唐等县城精心构筑起一条长长的防线。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相互牵制、支援,成功地抵挡住了公孙瓒铁骑的进攻。与此同时,袁绍还积极在后方组织骑兵进行训练和备战,提高骑兵的战斗力和士气。公孙瓒的骑兵虽然勇猛无比,但他们并不擅长攻城战,面对袁绍坚固的防线和县城,双方陷入了僵持对峙的局面。
一开始袁绍想着冀州人员富足,粮草充沛,只要能坚守住,公孙瓒必然经不住消耗,后面将因为粮草不及而退走。但是双方对峙小半年过去,袁绍自己开始吃紧,公孙瓒那边毫无退意,看起来公孙瓒兵卒各个依然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邺城军议殿内,袁绍愤怒咆哮道“公孙瓒绝对没有这么多粮草,他能现在还能坚持不退,肯定背后有人支持。这人到底是谁?!”
沮授说道“据暗探所报,公孙瓒发动战争前,其麾下谋士单经去过并州,此后不到一个月,公孙瓒就发动战争,极大可能是朝廷在背后支持。”
袁绍一拳锤在案桌上,纷纷说道“这个小皇帝,此前在鲁阳坑害我等,如今居然援助公孙瓒,搞此等恶心之事。”
田丰建议道“主公,两虎相争必然两败俱伤,在下建议还是与公孙瓒议和,两家休养生息,和谐共存才是上策。”
郭图出列笑道“如今公孙瓒士气正盛,怎么和谈?难道再割让常山郡嘛?现在常山郡可没了张燕。今日割一城,明日割一地,后面还有我们冀州嘛?”
“和谈绝无可能!”袁绍怒骂道“我一定要将公孙瓒碎尸万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7698/10729668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7698/10729668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