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殿下,咱们真的不等使臣从倭国传回消息,再出发吗?”
站在战舰上,张辅明显有些不安。
“皇帝陛下三令五申,让太孙殿下搬师回朝呢。”
“太孙殿下却率领将士,出征倭国,恐怕不太好吧?”
朱允熥不理他,旁边的朱能却已按捺不住。
“我说姓张的,你怕什么啊?”
“且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眼下咱们大明海军刚刚灭了倭寇,又平定了台湾,士气正旺。”
“此时就该一鼓作气,拿下倭国。”
“若是搬师回朝,再想出征,又不知道要等到哪个猴年马月了。”
“倭国放任其麾下武士骚扰我沿海边疆,杀我大明百姓。”
“早就该教训教训了。”
“何况此番太孙殿下是为母报仇,顺乎天道人心。”
“咱们跟着太孙殿下,好生效力打仗就是了,哪来那么多的废话?”
张辅被呛了几句,终于闭口不言。
朱允熥眺望着远方天际,心绪飞扬。
经过平倭之战,以及收复台湾岛的战争,大明海军也算初步完成了磨合,也有了较为丰富的使用火器和海上作战的经验。
如今的大明海军,才真正称得上精锐之师。
这也是为什么朱允熥不直接带他们远征倭国,而是先平定沿海倭寇,并收复台湾的原因。
说白了,这种低烈度低强度的战争,正好让刚刚训练出来的大明海军先练练手。
新手期嘛,总是慢慢上强度的。
其次则是等姚广孝的探听司,先行派人去倭国打探一下。
也免得大军到了那里,却仍是两眼一抹黑。
至于老朱的反应嘛。
不用想肯定也是会暴跳如雷,生气异常的。
就先不管他了。
等回去之后,再陪陪罪,哄哄就好。
心中思索着,却见远方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不算太大的海岛。
马和摊开地图,又拿起望远镜看了看,笑道:“那里应该就是钓鱼屿了。”
“前些年,皇帝陛下数次派使臣出海,前往琉球王国。”
“使臣的船队,便曾经过这里。”
“此地过去亦归澎湖巡检司所管,如今却是荒芜了。”
钓鱼屿?
朱允熥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命令指挥舰靠近,随即放下舢板,划小舟登岛。
马和、朱能、张辅等人皆紧紧相随。
虽然岛上无人,但岸边却还有渔民残留的活动痕迹。
登上钓鱼屿,此时天光正晴,风和日丽,海上波光鳞鳞,直至化作海天一色,美不胜收。
朱允熥不由感慨万千,道:“此地紧要,虽是小岛,却亦是倭寇南下台湾,澎湖等地的必经之地。”
说完,便令人寻了一块巨石,刻下“大明钓鱼屿”五个字,同时署名“大明皇太孙于洪武二十六年立”。
旋即道:“钓鱼屿风水极佳,本宫喜欢这里。”
“自今日起,此地便是本宫的海上领地。”
“以后本宫会每年派人来此祭祀海神。”
“传令台湾有司衙门,令他们替本宫好生守好此地,若是被倭寇、强盗或其他外敌侵占,本宫唯他们是问。”
朱能和张辅对望了一眼,眼神中皆有些不解。
马和却连忙跪而拜道:“卑职恭贺太孙殿下在钓鱼屿得海神眷顾,天降祥瑞,此大明大昌盛之兆,可喜可贺。”
朱能和张辅如梦初初醒,也连忙跟着贺拜。
朱允熥哈哈大笑,又吩咐道:“放飞信鸽,将祥瑞之事回报朝廷。”
……
此时的倭国,刚刚经历了持续几十年的南北朝战争。
正是这场战争,导致大量战败的武士逃亡入海,逃入大明境内,由此引发倭寇之乱。
朱允熥对倭国的这一历史,隐隐约约有些印象。
他急着率军前来,亦有这方面的考虑。
南北朝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倭国进入室町幕府统治时代。
不过,在朱允熥看来,明明南朝才是正统嘛。
实在不行,南北朝共治也可以。
室町幕府以下克上,大逆不道,就该被讨伐。
大明海军扶持正统天皇,平定倭国内乱,名正言顺!
这一路北上,大明海军先是经过琉球。
此时的琉球,仍分成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山、山北和山南,三国都向大明称臣。
大明海军经过的时候,顺道展示了一下坚船利炮的威能。
三国国王于是争先恐后前来朝拜,并奉上数不清的奇珍异宝。
不过,朱允熥并没有令大明海军在此停留,很快便接着北上。
……
另一边。
历尽千辛万苦的黄子澄,终于踏上了倭国的领土。
这一路,他可没有少吃苦头。
与朱允熥所率的海军尽皆是大船不一样。
黄子澄乘坐的船只,要小得多。
海上风大浪大,颠簸无比。
黄子澄本来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身体孱弱,哪里受得了这种罪。
晕船可比晕车要痛苦一百倍。
等抵达倭国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已经只剩半条命。
可算是到了。
黄子澄立即递上国书,求见倭国天皇。
对于大明使臣的到来,倭国还是十分重视的。
不久,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便接见了他。
“上次来的大明使团,都被我砍了脑袋,只留了两个活口让他们回去传信。”
“如今还敢派人来,难道就不怕本将军杀了你吗?”
足利义满一见黄子澄,便立即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大元都没有令我国臣服,如今的大明,更不可能。”
“你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吧。”
“回去告诉你们大明皇帝,若是再敢派使臣来我国耀武扬威,我一定杀了!”
“还有,我国武士前往大明,乃是你大明的荣耀。”
“你们应该欢迎他们才对。”
“妄想让我们约束武士,不许其前往,简直是痴人说梦。”
“大明连我国的流浪武士都打不过,居然大言不惭说要远征我国,也太荒谬了!哈哈哈哈!”
足利义满神色言语间,极度狂妄自大。
说起来,倭国对华夏的态度,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早在唐宋的时候,倭国便极度崇拜中原文化。
但后来宋朝被元朝所灭,倭国的态度也随之急转直下。
在他们眼里,曾经繁荣的中原文化,都已在崖山一役中尽数毁灭。
而自己,才是中原文化的正统继承者。
从那之后,倭国看待中原地区,便有蔑视之心。
再加上元朝大军在出征倭国时遭遇飓风,倭国便更加有恃无恐起来。
在此之前,他们对中原王朝是十分崇拜且恐惧的。
在这之后,倭国认为中原文化传承已断,也没有能力出征海外,便不再有任何害怕。
此前,老朱抱着“以和为贵”的想法,两度派遣使团出使倭国。
不料,连续两次,使团人员都被倭国斩杀殆尽,只留了正使和副使未杀,将其羞辱一顿,再遣回大明。
若是换了一个皇帝,肯定会勃然大怒,甚至出兵倭国,兴师问罪。
但老朱不愿因此而起兵,咽下了这口气。
表示“大明罢兵是为天下太平,而倭国不思回报是为不忠”,同时写信给倭国说“朕宽仁大度,不和你们计较”。
但越是这样做,倭国便越不将大明看在眼里。
故而,足利义满才会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大明的使臣。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信息交流不畅。
大明海军出海剿灭倭寇的消息,在大明国内已是人尽皆知,倭国却还全然不知晓。
否则,就该换一副嘴脸了。
周围的一众日本官员,也皆是大笑不已,用轻蔑无比的眼光,看着大明的使臣。
黄子澄心中气愤不已,想不到自己堂堂上国使臣,竟然被倭国如此对待,恨不得当场拂袖而去。
可一想到自己心中的大计,便忍了下来,当下道:
“我此番前来,并非来耀武扬威,更不是来兴师问罪,我是来与你们共谋大事。”
足利义满眼神中掠过一丝惊讶之色。
以往的大明使团,受了羞辱之后,必定会出言大怒,出言还击。
却没有想到,此次来的使臣,竟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9620/10803540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9620/10803540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