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事学院。
号角连天,旆旗招展。
整装待发的将士们,一个个傲然而立,嘴角边却是压抑不住的上翘。
出征的日子到了,每个人都兴奋无比。
自从张辅和朱能接到太孙殿下的命令后,便立即马不停蹄地为北伐做准备。
以往出征去打仗,都是直接调兵。
而这次却采取了“志愿”的形式。
愿意去的,自己提交申请,等待审核批准。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之事。
封建时代的士兵,并不喜欢打仗。
只有中上层的将领,才渴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反正死得最多的,永远是底层士兵。
最终的军功,则是属于中上层将领的。
所以,士兵和将领对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
但在大明军事学院的新兵里面,却并不存在这一区别。
每一个学员兵,都渴望着自己能早一天上战场。
军功、赏银、升官,封爵……
丰厚的收获,极低的伤亡率,让每一个士兵心中都升起了豪情万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在巨大的诱惑驱使下,一万五千名学员兵,几乎个个都递交了“申请书”,人人都想上前线。
士气之高昂,在此前的任何一支军队里面,从未有过。
但出征的名额仅有六千,一番挑选下来,只能说几人欢喜几人忧。
选上了的,自是喜不自禁。
没有入选的,便失望无比了。
好在如今大明军队正在裁军和改制。
百户以上,皆设立双主官。
一名百户,一名指导,两者同级,分工各有不同。
大明军事学院的许多学员兵,便被挑选出任指导之职。
别看官阶不高,但要知道,裁军和改制是同步进行的。
在裁撤大量军队之后,百户几乎能堪比原来的千户。
除了安排数千名大明军事学员深入各军之外,对于更高级别的将领,还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调动。
按新的军制,百户之上设营,置营长和营指导。
营上设团,置团长和团指导。
团上再设旅,置旅长和旅指导。
一个旅便取代原来的一个卫所。
士兵人数从卫所的五千六百人,减少到了三千人,裁减掉二千六百人。
除此之外,有些卫所还会被整体裁撤。
让大明的总兵力,从一百八十余万,减少到八十万以下。
这仍然只是朱允熥的第一轮裁军计划。
为了保证稳定,裁军这件事,不能操之太急。
以免由此引发动乱。
新军虽然战力惊人,朱允熥有信心平息任何叛乱,可这终究是事后补救措施。
即使动乱被迅速平定,造成的损失却已无可挽回。
让其不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最佳策略。
为此,在新改制的军队里面,团以上又增设了参谋,并成立军事指挥小组。
对于一般事项,团长和团指导各自负责各自的领域。
对于重大军事问题,则实行集体负责制,必须先开会决定。
如果紧急情况来不及开会的,才由军事长官决定,但必须事后汇报。
朱允熥制定了相关的军事指挥条例,令所有将领和士兵一起学习。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兵为将有”,士兵只知将领,不知朝廷的局面。
新军制下,朝廷对将领的约束大幅度加强,即使有某个将领心怀叵测,也很难率兵造反。
同时,因为有军事指挥小组存在,军队将领可以随意调动,不必再像从前一样,固定不变,仅有卫所指挥使才四处调动。
再不会由于调动,而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了。
因为团长调走了,还有团指导,团参谋等将领指挥。
新团长上任,有其他人辅助,也很容易掌控。
在双主官制下,裁军后的将领数量,并没有减少。
如此也保证了将领不会被贬职,能更好的稳定人心。
不过,朱允熥最终的目标,还是让大明军事学院走出去的学生,取代现在的各级将领。
这只能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如今已经将大量的学员安排到了基层,以后再提拔便顺理成章了。
可不管怎么说,正处于裁员改制中的大明军队,多少会有些混乱,并不适合在此时出去打仗。
扫荡北元,铲除威胁,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要不然,若北元趁机发起进攻,大明必将损失惨重。
朱允熥今日所乘坐的,是大明制造局新近造出来的四轮马车。
与以前的四轮马车相比,新的四轮马车装上了转向装置,不仅车内空间更宽敞,而且转向灵活,减震也极佳,坐在上面非常舒服。
朱允熥一直不太喜欢坐轿子,一是觉得坐轿子晃动得厉害,二是里面空间相对较小,远不及马车宽敞。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马车也更容易装设防护装置。
看到太孙殿下前来送行,六千将士一齐单膝跪地,行军礼:“参见太孙殿下。”
“都起来吧。”朱允熥朗声开口。
刷!
将士们齐齐起身,整齐划一,只发出一道声响。
他们身着新式的军装,鲜艳明亮。
这是花了不少银子,重金令制造局编织的。
在朱允熥看来,着装也是战斗力的体现。
尤其是新军刚成立不久,走在外面,让百姓们看看将士们的着装和精气神,便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树立新军所向披靡的信念。
这也会反过来影响新军的士气。
朱允熥的目光扫过全军将士,那一张张坚毅且充满信心的脸庞,微微点头。
眼前这六千人,可不仅仅配备了燧发枪,还有大量的由轮子推动,用马车拉着的速射炮。
各种后勤保障也皆做到了极致。
子弹,炮弹,干粮,乃至维修工具,应有尽有。
朱允熥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一百多年前,草原蛮族统兵南下,南宋就此覆没。”
“自此之后,这片大地,便落入了北方蛮族的统治之下。”
“不知有多少生灵涂炭,多少人死于铁骑挥舞的屠刀,活下来的人,也成了他们肆意杀虐的奴隶。”
“直至皇爷爷起兵,重新恢复河山,天下百姓,才摆脱被异族奴役的命运。”
“可北元的威胁,并未彻底消除。”
“蛮族的铁骑,仍会不断南下,杀我大明的百姓,掠我大明的子民,抢我大明的财产。”
“其罪滔天,其行为之卑鄙,远胜豺狼。”
“肆虐大明沿海多年的倭寇,本宫已经将其彻底平定。”
“倭国也向我大明俯首称臣。”
“接下来,便是将北元威胁永远铲除的时刻了。”
“让我大明百姓,从此皆能安居乐业,不再受到任何外族的威胁。”
“此战若胜,你们都是我大明的英雄。”
“大明的百姓会永远感激你们。”
“朝廷也会记着你们的功劳。”
“封官加爵,光宗耀祖。”
“这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去争取。”
“本宫在此先敬你们一杯,以壮行色。”
说罢,朱允熥令人拿出酒,倒了一碗酒,端了起来。
下方亦有将领给全体将士每人发了一只碗,斟满了酒。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9620/10803542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9620/10803542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