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变样的应天府,被拦住的老朱!
    离开金陵短短几个月,竟恍如隔世。

    在申城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看着一座城市一天天建设,成长……一幢幢建筑物拔地而起。

    十里码头,十里繁华。

    离开之后,再见到传统的城市和乡村,便有了一番别样的感受。

    老朱想起朱孙在信中所言,说太孙殿下正利用科学,欲要在大明掀起一场“工业革命”。

    对于“工业革命”,老朱不太懂。

    朱孙在信中的解释是,科学促使新的生产工具被发明,而这些新生产工具,其功效百倍,千倍于从前的人力。

    于是,人们便能做到从前所做不到的事情。

    一个人能做到从前一百个才能做到的事。

    社会因此而为之改变。

    蒸汽机是这场工业革命的核心,故而朱允熥才会对蒸汽机如此重视。

    据朱孙信中所言,效率上可行,故障率也低,能实际运行的蒸汽机即将问世。

    太孙殿下正准备重赏其发明者。

    老朱对此也是颇为好奇的,想要亲眼目睹一番。

    毕竟,能让自己的孙子寄予那般厚望,不惜拿出国公之位悬赏的“宝贝”,肯定有其不凡之处。

    心中想着,老朱放下了窗帘。

    身体往后一躺,想要好好休息一下。

    年龄大了,精力便不如从前。

    一直看外面的风景,都会觉得消耗了太多的精神。

    然而,老朱的身体才刚躺下,突然又弹了起来,僵住在那里。

    刚才窗帘放下去的瞬间,自己看见了什么?

    不及多想,他便伸手再度拉开了窗帘。

    没错。

    刚才真的没有看错。

    那是啥?

    老朱连忙低声问旁边的吉垣:“咱们没有走错的路吗?这真的是前往金陵城的路吗?”

    这一瞬间,他的警觉心提到了极致。

    如果锦衣卫走“错”了路,那事情便绝不简单。

    甚至有可能,这是一场针对他的“谋杀”。

    但是,也不应该啊?

    此次出行虽说仓促,但带来的锦衣卫,都是精挑细选,忠心耿耿的人。

    他们不可能会集体背叛。

    可若非如此,眼前的道路,怎么又看着不对呢?

    吉垣闻言,也慌忙向外望去,瞳孔顿时像被定住了似的。

    “这……这……这……”

    他顾不上许多,唯恐在小小的车窗里看不清楚,急忙掀开车帘,往外面四周望去。

    眼前的景象,已彻底将吉垣惊呆。

    外间,护卫着老朱前行的蒋瓛似是发现了吉公公的不对,策马近前,笑道:“几个月的时光,应天府真是大变样啊。”

    “我刚开始,都以为我们是不是走错了路呢。”

    “可这里只有一条水泥大道,按理来说,就算闭着眼睛走,也不可能走错的。”

    “后来,看到了一些原来的老树,老房子,才终于确定下来,没有走错。”

    “这里真就是回金陵的路。”

    “再往前行二三十里,就该到金陵城了。”

    老朱听到外面的谈话,也从马车里面探出了身子。

    他的目光,首先便望向了远处那高高耸立的烟囱。

    在申城的时候,老朱也曾见过那般高的烟囱。

    只不过,不是在城区,而是在距离城区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

    据说,那是特意规划的“工业区”。

    主要是利用申城发达的水运系统,从远处运来的煤和铁矿石,进行冶铁炼钢。

    高耸的烟囱,便是“炼钢厂”的建筑物。

    老朱不明白,为什么冶铁炼钢,需要那么高的烟囱。

    也曾想进入里面一探究竟。

    但一来他在外面,不愿暴露公开身份。

    二则是申城的炼钢厂,还在建设当中,并没有完工运作。

    进去估计也看不到什么。

    所以最终只好作罢。

    在与朱孙来往的书信中,老朱曾提及此事。

    对方告诉他,那是按科学原理,规划的大型炼钢厂。

    还说应天府亦在兴建。

    由于大明制造局的总部就在应天府,申城是后来规划开发的城市,故而,应天府的建设,还走在申城的前面。

    此际,终于见到了。

    袅袅青烟从高耸的烟囱中飘出。

    烟囱下方,是成片成片的新建筑。

    还能看到新建的厂房和住宅,一直延伸到极远的远方。

    风格与大明的传统建筑不一样,倒是与申城的房子很相似。

    这里看上去,已经是与城市无异。

    只不过,和申城一样,没有城墙将它围起来。

    如果不是隐约可见的旧房子,以及不曾改变的古树,依稀能辨别出过去的模样,老朱真要以为自己回的不是应天府了。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应天府完全变样了呢?”

    老朱拦住一个过往的路人问道。

    “你们是去外地行商,很久才回来吗?”

    路人笑道:“这一片都是大明制造局的新厂区,那边是给工匠们建的住宅,都是最近几个月才建起来。”

    “不仅仅是这里,你若登上高山去看,就会发现还有面积更广阔地方,金陵城外几十里,都变成了城区。”

    “比原来的金陵城,大了几倍。”

    “顺着这路,再往前走不远,就有新规划的商业街,老百姓们买东西,都不用再去金陵城了。”

    老朱难以置信。

    金陵城原来便有七八十万人口,如今在外面再建了几倍的城区,那得有多少人啊。

    城市面积怎么一下子就扩张了这么多呢。

    这么多人,吃什么穿什么?

    还有如此之多的建筑物,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冒出来了?

    原来看着申城一天天发展起来,城市越建越庞大,他心中已经极为震撼。

    但好歹老朱一直在申城,除了刚开始的时候感到极度惊讶,后来也慢慢习以为常了。

    却没有想到,回来金陵城,金陵城竟然也大变样了。

    回想自己刚离开的时候……

    哦,那时候确实在规划来着,也新建了道路。

    “这就是朱孙信中所说的城市化吗?”

    老朱回想起朱孙在信中与自己谈及经济,谈及工业革命时,曾说到未来会有大量像申城那样的城市。

    甚至大明的大部分百姓,都将居住在城市,在城市生活和工作,而不是在乡村。

    当时老朱还觉得朱孙之言,有点太过于夸张。

    今日见到眼前这一幕,才发现,或许他说的是真的。

    马车继续前行,驶入了“城区”。

    前方是繁华的商业街

    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掌,热闹非凡。

    各种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较之原来金陵城内的闹市,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以为只有申城才有这样的现象,却没有想到应天府更繁华。

    一路走一路看,老朱竟颇有一种乡下人第一次进城的感觉。

    遥想当初,他从化缘行走四方,第一次见到朱门高户,市井繁华,亦是如此感觉。

    后来他率军起义,领百万大兵征战四方,见识无数,再不是当初懵懂无知的少年。

    却不想在老年之后,竟又有了一种自己仍是井底之蛙的感觉。

    若非在申城生活那么久,已经接受了许多新鲜事件,恐怕受到的冲击,还要更大。

    “走,咱们去那炼钢厂看看。”

    老朱的好奇心上来了,也不再急着进金陵城,马车转了一个方向,直往大明制造局下属的炼钢厂。

    一行人刚到门口,便被守卫拦了下来。

    “工厂重地,闲人免进。”

    蒋瓛走过去,从怀里掏出锦衣卫的腰牌,在那守卫面前晃了晃。

    这只是普通的腰牌,并非指挥使令牌。

    不过,也足够了。

    守卫大惊失色,忙拱手恭身道:“原来是锦衣卫的大人,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见谅!见谅!”

    蒋瓛轻轻点头,道:“我们要进去看看。”

    说毕,就挥手示意赶马车的车夫以及众人前行。

    不料,守卫竟仍拦在前面,道:“太孙殿下早就有令,不管是勋贵子弟,还是锦衣卫,或者其他衙门的人,要进制造局的工厂,都需得开具正式的公文,具明事由。仅凭锦衣卫的身份腰牌,恐怕仍是不行。”

    蒋瓛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素来不管是什么地方,只要有锦衣卫的腰牌,便能畅通无阻。

    想不到,今日竟然被一名小小的工厂守卫拦下。

    “抱歉,大人,这是上面的规定,小的也没有办法。”

    守卫见他脸色不对,也不想得罪,连忙解释道:“此前有不少勋贵子弟,高官后代,仗着父辈的身份,也在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9620/10803549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9620/10803549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