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敬之言有理,只是办学兴教化,乃百世之功,而这些伤残为我而战,却让这些豪族去养,他们难免有怨言,恐怕效果有限。”刘敬并没有直接接受鲁肃的建议。
“今我治下,除了收税之外,皆靠各大作坊来盈利,养活了大军,但产业太单一了,容易滋生隐患。且我治下轻徭薄赋,田税收入太低。”
鲁肃连忙反驳:“莫非州牧要加税?这恐怕不妥。”
刘敬却不在意:“目前田税不过三十税一,相对于百姓而言,此税也算是不高,我无意去加税,去增加百姓负担,但对于豪族而已,这税就低了。豪族之人,田地有成千上万亩,其种植的成本远远比百姓低。”
“我治下危难之时,百姓却愿意挺身而出,保卫家园,豪族之人,却大多没有贡献。我虽无意要求他们有所付出,他们享受了低赋税,却没有回报于我或百姓,那便是我施政的错失。所以,我欲增加豪族之人的赋税。”
刘敬掌三郡之地,唯有庐江出现过豪族叛乱,被他平定。这主要原因是,豫章不够发达,也没什么像样的豪族。他接手淮南于大灾之时,声望如日中天,已不是那些豪族之人所能撼动的。只是,江东之地未必会如此。
鲁肃急问:“如何增加?”虽然刘敬没有特指,但在场之人都属于豪族的行列,加税自然也与他们息息相关。
“就按田地的收入来算,收入越高,田税应该越高,每一户,百石以下,三十税一,百石到两千石之间,二十五税一,两千石到一万,二十税一,一万石以上,十五税一。大多数百姓一户就种十亩八亩地,能收入二十石左右,则无需加税。”
“这岂不是说田地越多,税就越多?那些豪族之人会仔细衡量,或许会宁愿将地荒废,而不愿意种田,这恐非好事。”
“这倒不难解决,以后这土地须得规划用途,哪些地可建房子,哪些地需用来种田,用来种田的地,不能随意建房子,若某些人霸占土地,三五年内不种田,则需每年缴纳一笔不菲的土地闲置费用。”
“如此一来,任何人都不敢随便屯地,或将土地闲置不用,还增加国库收入。收入多了,我便可以有足够的钱,去养活这些伤残士兵。”
“这……州牧,此策从未听说过,还有待考虑呀。”鲁肃都有些不知所措了,下意识地劝阻起来,或许是出于对陌生的一些东西的恐惧。
“子敬勿忧,我今日所说,只是一种思路而已,是否可行,自当要仔细思虑才行。”
诸葛亮也沉思了一下,说:“州牧刚才所言,倒是让我有些茅塞顿开,豪族手里掌握太多的土地,其财富积累,十分庞大,又养士养兵而自重,时间长了,所产生的威胁可不小。”
“州牧此策,有助于抑制豪族的财富积累,将其财富以缴税的形式,收为己用,再用于百姓身上,可获百姓之心。孟子曾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州牧此法,与之切合。只是,是否可行,确有待思考。”
“哈哈哈哈。”刘敬听了诸葛亮的话,心中大喜,不过,他也没有再纠结此事。
“伤残士兵一事,我会传令娄子伯,在南昌建一康复院,专门用来收拢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残士兵,再招募一些人,作为康复院的人,照顾这些伤残士兵,当然要付报酬。其费用均暂由官府所出,日后再想其他办法。”
“另外,在康复院的旁边,再建一院,专门用来收拢因战乱等多种原因而成为孤独或流浪各地的孩子,就暂时叫孤儿院,让这些孩子暂时栖身于此,将来再为这些孩子寻找可靠的人来抚他们。”
周泰连忙称赞几句:“州牧真乃仁义之主。”
“州牧此举……大善呀!”诸葛亮大叫一声:“因战乱之苦,流浪各地的孩子遍地都是,而军中伤残士兵,没有回家,住在这康复……院的,都是无家可归,他们心中孤寂,需要抚慰,若是能收养孩子,由其养老送终,亦是美事,隔壁孤儿院就有很多无父无母的孤儿。”
“不错,我便是此意,我将这康复院和孤儿院建在一起,让这些伤残士兵和孤儿有了接触,给他们提供了机会,至于能不能成,不过。那我就管不了了。”
鲁肃和周泰此时也是拜服:“州牧真乃仁义之主。”
……
扬州吴郡曲阿城。
虽经诸葛亮解释了那女子的测字之言,刘敬仍然将出兵的时间定在十八天之后。刘敬以甘宁、周泰、蒋钦三人为将,以鲁肃为谋士,再以诸葛亮打酱油,大军两万人,浩浩荡荡向曲阿而去。
两天之后,大军到达曲阿,安下营寨。刘敬带着周泰、甘宁、诸葛亮三人来到曲阿城下,准备劝降。当然,劝降是假,主要是通过言语来给孙策大军内部制造不安因素。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9799/10809627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9799/10809627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