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头跟张氏勤快了一辈子,胡家的田地多,家里年年都有多的粮食,从没让家里人饿过肚子,考虑到翻过年胡莺要成亲,张氏根本没想过卖粮食。
就这么一个孙女,咋说也要请亲戚朋友来热闹热闹,把孙女的婚事办好,对孙女,张氏是疼到了心坎里。
“老大媳妇,你就在家里,我去那几家家里坐坐。”郁知秋的意思是,让张氏说这是她的建议,毕竟张氏年纪大些,生活阅历更丰富,旁人更愿意听。
张氏自己家里都清点了粮食,自然不会忘了郁知秋拜托她的事,雪停了还好说,万一雪没停,她岂不是在害人。
也就是跑个腿说几句话的事,左右也不累,她就当出去走走。
亲近的人家,也就是当初一块做皮帽子的那几家人,张氏都去走了一趟,一家也没落下。
她没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说是郁知秋瞧连下了几天雪,心里担心让大伙做好准备。
这样的说法挺好的,没明说什么,愿意听的人会记在心里,不愿意听的人不必强求。
郁知秋不清楚她在这些人心里的份量,张氏清楚啊,这些人跟她家大儿媳妇差不多,对郁知秋那是信任有加。
离开胡家,郁知秋跟着又去了铁牛家,除了提醒铁牛娘瞧瞧自家粮食外,还让铁牛娘最近都别收鸡蛋,等雪停了她会让人通知铁牛娘。
铁牛娘对郁知秋的话没有半点怀疑,忙不迭地忙活起来,片刻后,铁牛爹跟铁牛背着背篓出了村。
最后一站是孙家,孙家父子没田地,家里没存粮,不过他们父子手里不缺钱,不怕买不到粮。
皮毛生意挣到了钱,孙猎户已经在托媒婆给孙石头说媳妇了,来年有合适的地他想再置上几亩地。
搬下山来后,孙猎户最大的愿望就是买田地让儿子安家,有了田地,人才算有根,以后他们家踏踏实实在临水村生活。
就这皮毛生意,他们父子挣了近两百两银子,那是孙猎户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
郁知秋让他们注意天气多囤粮囤柴,父子俩感动得不行,这么冷的天还愿意来提醒他们,二毛娘真是他们父子见过最善良的人,二人答应等会就张罗起来。
这份信任让郁知秋又高兴又觉得压力大,村里人大多都不错,她现在只通知了亲近的人家,村里其他人还不知道,她想着是不是要去跟村长说一声。
可若是全村都动起来,那动静也太大了,后果她承受不起。
回家的路上郁知秋一直在琢磨这事,现在才下几天,大家都没把这场雪当回事,也就是跟她亲近的人家,凭着交情愿意听她的,别的人多半不会相信。
回头她的担心成真,这些人又会埋怨她,受灾的人心里憋着气,她极有可能成为那个出气的人,这事要传出去,得想个稳妥的法子。
郁知秋此时还不知道,她困扰的问题几天后就会解决,村里年纪大的老人生活经验丰富,多少也能看出点来,老百姓都怕挨饿,不少老人使唤家里孩子行动起来。
当然那是后话,郁知秋这会满心琢磨挖地窖的事。
那会建房的时候,她就想挖间地窖的,想的是有个地窖方便放东西,冬天存放红薯也方便,后来做生意赶时间,这事就被耽搁了。
眼下碰上这种情况,家里大大小小十张嘴,一天下来就要吃不少粮食,她得多囤些粮在家里。
这些粮存在家里的屋子太显眼,若是被人瞧见传出去,来年吃不上饭的人,头一个盯上的就是她家。
家里十个人小孩和妇人占多数,真碰上穷凶极恶的人,他们抵抗不住,家里的粮食必须得藏起来,跟财不外露是一个道理。
现在只希望这场灾害不会太严重,大伙熬一熬也就过了。
外头雪后,周氏心里挂记郁知秋,一直在外院檐下等着,一会看看屋子里的三个姑娘,一会看看门口,手里拿着针线一针都没戳下去。
听到门口传来动静,懒洋洋的蛋黄率先跑出去,郁知秋进院子锁上门,揉了把蛋黄的黄毛。
周氏慌慌张张放下针线筐:“夫人,冷着了吧,先进屋烤烤火,我刚刚装的火盆。”
家里大人都出门去了,周氏在家看着几个孩子心里总不踏实,索性去厨房做饭,想着等会大家回来能吃口热的。
冬天就想吃口热乎的,周氏炖了一锅萝卜排骨,锅里还蒸着两盘子粉蒸肉,米饭也焖好了,等会炒点蔬菜就能开饭。
周氏絮絮叨叨说着,也不知咋回事,瞧见夫人回来了,她那颗心总算不乱跳了,再跟夫人说说话,整个人都静了下来。
郁知秋在火盆上方搓搓手,感受到两只手渐渐暖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3948/10943508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3948/10943508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