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家的院子,三间正房,中间是堂屋,西边一间屋子是二老住的,东边一间屋子是洛百川夫妻住着的。
东边三间厢房,老三家占了一间最北边的,但目前是锁着的,老三家不住村子里,他们在镇上。
另外两间,一间是洛千景和千贤兄弟俩住着,一间是洛千行和千维住着。
西边三间厢房,一间是老二家夫妻住着,一间是洛薇薇和洛萍萍住着,但是三姐跟着三叔他们在镇上,平时也只有二姐洛薇薇一个人住着。
一间是洛蓁蓁和洛欢欢住着,如今洛蓁蓁在镇上做事,大多时间不在,也是欢欢一个人住着。
南房两间,是用来放粮食的一间,做厨房的一间。
大门在东北角,西北角一小片地方搭了个棚,下边是放炭,柴禾的地方。
至于茅厕,在大门外的一个角落里,用砖头砌起来的,没有顶,只有下面挖下去的一个大坑做茅坑,上面用两块大青石板搭成的蹲板。
洛家院子里西北角还有空地方,用木棍围成栅栏圈家畜,里边角落里挖了个猪圈养着两头猪,其他地方是用树枝圈了几个笼子,在里边喂了十几来只鸡,供全家人吃鸡蛋。
东北角那边的一块空地是种了一些夏天能吃到的蔬菜。
洛家的大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石榴树,一棵梨树,都是他们搬进来那一年种的。
洛家别看人多,没有单独储存东西的屋子,能放在粮房里的就放在那边,剩余各家贵重的东西,都在各家的屋内的柜里锁着。
另外,平时他们需要什么买什么,不在家里储存太多的东西。
这样的日子,看着好像没什么毛病,但是洛欢欢跟着洛千贤这个屋子出那个屋子进的找哥哥姐姐们玩时,却发现了问题。
自家这样子,就像是暂住人口对于家里的安排似的,他们不准备太多过日子的东西,好像若哪日能离开他们立刻就能从柜里把东西抱出来坐车离开。
虽然村里有些人家也会因为穷的置办不起东西,家里是这个样子的,但洛欢欢感觉洛家应该还不至于那么穷。
毕竟爹爹做夫子,能赚些钱,二叔一家种着地,也有秋天卖粮食的收入,大家赚回来的钱都是交给老太太,再由她集中分配的。
只有老三家是例外,因为老三洛百洲娶的是镇上商户的女儿,家里比他们有钱。
洛百洲与他媳妇董氏的哥哥当初是同窗,对方看中了他,他后来读书读不下去,就去董家的商铺做了账房,和董家小姐相处的更多,后来就和董氏成了亲。
他们如今在镇上住的房子是董家陪嫁给女儿的,董氏和洛百洲成亲后,董氏就说了,因为他们在镇上的开销不用家里出,所以他们赚的钱也不给家里交,他们只每个月给二老五百文的生活费,算是他们三房的孝道。
老太太不想三儿子为难,就答应了。
老三家一年基本上都在镇上住,只过时过节,或者二老生辰,还有新年时回来住几日。
平时二老就和老大老二家一起过日子。
当年他们来了村里后,那时手里还有点钱,就租了里正家几亩地,由老二家两口子种。
老大学识好,在京城时,在国子监读过书,有举人的功名,在镇上书院找了个当夫子的差事,一做就是十几年,倒是稳定,也教出去几个有出息的学生。
书院山长也挺重视他的,每个月有二两银子的月钱,和两旦精米的束修,他这收入,在夫子中间算是最好的。
毕竟,书院里,他教出来有出息的学子最多,最厉害的一个如今在朝中做正五品文官了。
一旦米是一百斤,他一个月就能分到二百斤米,这就基本上够他们一家子一个月吃了。
虽然差京城书院夫子的月钱很多,但洛百川已经知足了,住在村子里,他们除了吃喝,二两银子花销足够了。
他二弟种一年地,也赚不了五两银子,因此洛百川在家里,乃至在整个村子里,都很受大家的尊敬。
晚上,等魏氏做熟饭,老二家一家人也都从田地里回来了。
洛薇薇这几日一直跟着爹娘去地里了,晚上回来看到洛欢欢醒来,一家人也都松了一口气。
这几日洛欢欢昏迷,老太太和老爷子十分着急,更是把村子里的侯大夫请来好几次给洛欢欢看病。
可惜侯大夫也看不出什么,只每日让给把他开的汤药喂上,说要是汤药喝完还不醒,他也没办法了,只能送镇上去治。
好在今日是汤药吃完的最后一天,这人也终于醒了,他们也不用再愁老太太把钱都砸在这小丫头身上了。
今日晚上,魏氏做了鸡蛋酱的面条,一家人吃的倒是很开心。
只是,二婶许氏这几日因为欢欢看病花钱心里积了些怨气,又加上这几日洛欢欢病后,家里每顿饭都是对付着吃,也没吃点顺口的,今日这小丫头一醒,大嫂就给做面条吃,老二媳妇许氏的心里就总觉得气不顺。
可是二老还在桌上吃着饭,她也不敢说什么,就悄悄给了自家女儿薇薇一个眼神。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5198/1097982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5198/1097982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