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病程。
按照家属的说法,这不是患儿第一次因为耳朵问题住院。
一年前,也就是病人两岁的时候,她就因为耳朵流脓住过院。
当时诊断的就是中耳炎,医院给开了头孢羟氨苄,以及常规的非甾体类药物。
这个用药方案……
许秋沉默了一下,问道:“小诊所看的?”
家属有些惊讶,道:“亲戚推荐的一家私人诊所,医生据说是三甲医院退下来的,六十多岁的老专家了。”
老专家?
许秋算是听明白了。
一般而言,诊所的坐诊医生,但凡是个职位的,都会写上之前是副主任、主任医师。
只有退休前还是主治医生,才有可能用上“老专家”这种宣传语。
倒不是说诊所就不一定没有高手。
只是……这年头还用头孢羟氨苄的,不说以前的医术如何,至少他对于当下的临床敏感性欠佳。
譬如儿童的急性中耳炎。
早些年,头孢羟氨苄的确是一线用药,也是最常用的药物,但近两年随着耐药细菌不断增加,该药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细菌清除率等等都比较低。
远远不如预期理想。
因而,目前临床更喜欢用的是三代头孢菌素。
而且他还少用了几种药。
儿童的中耳炎和其他年龄的病人不同的一点在于,儿童的听力结构仍在发育之中,不是治好就可以,还得避免疾病对患儿的发育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听力,有经验的儿科医生都会用上阿莫西林或者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这也是只有儿科医生知道的细节。
其他科室的医生,即便知道儿童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用药保护,恐怕也不知道该如何对症配药。
“后来呢?”许秋继续问道。
闻言,家属眉宇郁结愁绪,叹气道:“我家女儿听力不好,所以学说话很晚,年初才会说些简单的句子。
“不过入了门之后就快上很多了。
“就是这一次,她开始频繁抓自己的耳朵,我一问才知道,她一直觉得很吵……”
很吵?
许秋想了想,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患儿口中的“很吵”,基本上就是指长时间耳鸣了。
等等……
许秋突然捕捉到了关键词,“一直很吵?”
家属心疼地道:“是啊,以前她不会说话,我们一直觉得她没事。
“问起来才知道,原来她的耳朵就没有清净过。
“其实仔细想想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的,以前我们叫她,或者是和她说话,她基本上都没什么反应,只有面对面跟她讲话她才会给点回应。
“之前我们觉得她是耳朵本来就不好,助听器效果也不怎么样,但现在想来……其实是她听到的声音太多太杂了,根本辨认不出我们的声音。”
说到此处,患儿的母亲声泪俱下,已经开始低声啜泣。
许秋心里也升起一丝同情。
患儿经历的世界,大概就是把一个百分之百音量的蓝牙耳机放在耳边,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正常生活。
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住这种折磨?
“持续存在?”
许秋陷入了思索。
但他又摇了摇头。
从家属的描述来看,其实耳鸣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可能性更大,否则她根本没法和家人正常交流,助听器也不太可能戴到现在。
当然,诊断不能靠推测。
许秋便按照这个方向继续深入询问,果然发现患儿并非所有时候都听不到。
“基本上确定了,是反复间歇性耳鸣。”
许秋记下了这个特征,又问起其他方面的问题:“有没有注意到小孩的言行举止?”
“言行举止吗……医生你指的是哪些?好像没什么特别异常的时候。”患儿父亲代为回答道。
这时,年轻的母亲抬起头来,擦了擦婆娑的泪眼,道:“有的,我给佳佳穿衣服脱衣服的时候,她总是很抗拒,有时候还会哭闹。”
听到这个描述,许秋当即提起了几分注意力。
众所周知,儿科医生算是医学行业的侧写大师了。
其他的科室,什么病,有哪里不舒服,都是靠病人一张嘴。
但儿科却不一样,任何症状都得看医生的眼睛。
因为小孩不可能描述自己到底哪里不舒服。
放在患儿身上,看似只是不配合穿脱,但一定有什么让她不得不这么做的原因。
“除了这个呢?”许秋追问道。
佳佳母亲想了想,试探道:“刷,刷牙算吗、她到现在还不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5946/11001371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5946/11001371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