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说:“之前褚家跟西齐勾结那阵子,让大量的西齐势力渗透进了北易,京都就埋着很多西齐的眼线和暗桩,都没拔出来。这些西齐人潜伏在民间,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甚至可以左右民心。”

    他无奈地道:“你现在去外面看看,大街小巷的百姓都在为两国谈和而高兴,觉得这样以后就再也不用打仗了。”

    沈灵隽:“是西齐人制造的舆论?”

    沈巍点头:“西齐人早早就在民间放出了消息,宣称这次谈和,两国就可以再无兵戈,永享太平。百姓们先入为主,都相信了这个说法,一边倒地支持谈和。他们不会考虑西齐的真正意图,只想要眼前的和平。”

    沈灵隽沉默了。

    人总是更爱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太平盛世,永无战乱,听上去何等美好。

    北易已经跟西齐打了几十年,即便有过短暂的休战,也只有两三年罢了。好几代的百姓,都是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中熬过来的,深受战乱之苦。

    西北边境的百姓,因为经常直接遭到西齐军队的侵扰迫害,对西齐还有怨恨和愤怒。但中原这边的百姓,基本上不曾直面过西齐人,谈不上仇恨,只有对战争的恐惧厌烦,最盼望的,就是安定二字,不用忍饥挨饿,颠沛流离。

    宁为盛世狗,不为乱世人。百姓们一厢情愿地想要谈和,也不是不能理解。

    沈巍继续说:“皇上仁明,不想引起民愤,斟酌之下,最后决定暂时不对西齐使臣团有所动作。我也不敢多说话。”

    沈灵隽了然地点点头。

    沈巍身为西齐大元帅,这时候最好就是遵从皇帝的旨意。

    非要坚持主战的话,就会显得他太过贪功,不但违背民心所向,吃力不讨好,还可能会惹来皇帝的怀疑猜忌。

    沈巍叹气:“北易如果真要跟西齐谈和的话,就可惜了今年这大好的反攻机会……下次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他本来是计划,今冬大举进攻西齐,以两国目前的实力差距,肯定能够再次重挫西齐,使其十年到二十年内都无力再进犯北易。

    如果北易年景好,朝局稳定,有充足的物质支援,沈家军在一年之内,把西齐打下来,都不是没有可能!

    沈灵隽说:“机会以后总是会有的,咱们还是求稳,先保自己无虞。等西齐使团来了再说吧。”

    沈巍点头,又长叹了一口气。

    这之后的几天,沈灵隽只要一上街,就能感觉到京都民间那越来越高涨的喜悦气氛。

    大街小巷,人人都在议论西齐的这次求和,充满了热切的期待。

    “我家四个儿子,参军没了三个,就只剩下最小的一个,谢天谢地,不用再打仗了,不然我老婆子这可怎么活啊!”

    “每次一打仗,京都粮价就疯涨,什么东西价格都涨,咱们这些穷苦小老百姓,就是不上战场,也一样的要命吶!我的老父老母,去年冬天就没熬过去!”

    “只要不打仗,一定就有好日子过!……话说,这次西齐来求和,上面该不会不答应吧?”

    “为什么不答应?听说西齐使团带了好多的贡品,进献北易,还带了两位公主,想要送进皇宫和亲。最关键的是西齐太子都来了,听说也想求娶一位北易宗室贵女去西齐呢!两国联姻,结百年之好!这么有诚意,还不答应?”

    这些百姓的消息,似乎比朝廷还要灵通。不用说,肯定是那些埋在民众中的西齐暗桩传播出去的。

    沈灵隽算是彻底明白了皇帝的顾虑。

    民间舆论气氛都到这个份上了,朝廷如果拒绝谈和,直接把西齐使团干掉,大举征兵纳粮,今冬挥师进攻西齐的话,一定会引得民怨沸反盈天。

    觉得朝廷只顾穷兵黩武,不管百姓的死活。

    如果皇帝真是个有魄力的暴君,强行压下民愤,硬是主战起兵的话,虽然要背上几年的骂名,也要冒着百姓揭竿起义的风险,但可能从此就彻底灭了西齐这个大患,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可惜这个皇帝偏偏不是这种类型。

    他还是挺有爱民之心的,但缺少雄才大略,决断不够雷厉风行,手段不够强硬狠辣。所以还是被西齐的舆论战术给拿捏了。

    五天后,西齐使团在百姓们的热切期待中,抵达了京都。

    使团规模十分庞大,足有上百辆马车,浩浩荡荡的长长一支队伍。

    北易朝廷一点也不欢迎这个使团,因此表现冷淡到极点。

    西齐使团到京都城门外,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不允许他们进门。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6148/11006997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6148/11006997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