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源自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具体出自西汉司马迁所着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也展现了古代国家间的外交智慧与策略。
故事发生在纷扰不断的战国时期,当时赵国意外得到了一块极其珍贵、光彩夺目的宝玉——和氏璧。这块宝玉质地纯净,色泽温润,举世无双,其价值无法估量,真可谓是价值连城。不久之后,这个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传遍了各国,最终也传到了秦国国君秦昭襄王的耳中。秦昭襄王对这块宝玉垂涎三尺,心生贪念,企图将其据为己有,以增添自己的财宝。于是,他精心策划,写信给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信中言辞恳切,假意提出愿意以秦国十五座繁华的城池来换取这块和氏璧,企图以此诱使赵国交出宝玉。
赵惠文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左右为难。他深知秦国势力强大,兵强马壮,若是不答应交换和氏璧,恐怕秦国会以此为借口,发兵攻打赵国,给国家带来灾难;但若答应交换,又怕秦国得到宝玉后,不履行承诺,白白送出了国宝,还无法得到应有的城池。赵王在宫殿中踱步,心中犹豫不决,眉头紧锁。正在这关键时刻,蔺相如挺身而出,他面容坚定,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以他的智慧和勇气,完成这一艰巨而危险的任务,为国家解忧。
蔺相如怀揣着举国瞩目的和氏璧,踏上了前往秦国的征途。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得以面见秦昭襄王。在秦王的宫殿中,蔺相如恭敬而庄重地将和氏璧双手捧起,献给了秦王。秦王接过这块举世无双的宝玉,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他爱不释手,立即将宝玉传给左右大臣和后宫美人观赏,一时间,宫殿中充满了对和氏璧的赞叹声。然而,秦王却绝口不提割让十五座城池之事,仿佛和氏璧的到手已经让他心满意足。
蔺相如见状,心中顿时明白了秦王的意图。他深知秦王并无诚意交换城池,只是想要得到和氏璧而已。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用智慧来应对这个困境。他走上前,对秦王说:“大王,我发现和氏璧上有一处微小的瑕疵,需要指给您看。”秦王一听,信以为真,连忙将宝玉交还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宝玉,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他立即后退几步,背靠柱子,怒目圆睁,对秦王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大王,您若真心以城换璧,我自然双手奉上;但若您并无诚意,我宁可让这块宝玉在这里碎裂,也不让它落入秦国之手!”说完,他便作势要将和氏璧狠狠地往柱子上撞去。
秦王见状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想到蔺相如会有如此决绝的举动。他连忙向蔺相如赔罪,并假意答应斋戒五日,举行隆重的受璧仪式。然而,蔺相如心知秦王诡计多端,不可轻信。于是,他趁秦王斋戒之际,秘密派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确保了国宝的安全。
五日之后,秦王在朝堂上隆重举行受璧仪式,正式召见蔺相如。蔺相如从容不迫地走上殿来,他衣衫整洁,神态自若,面对秦王,他毫无惧色,朗声说道:“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大王若真有诚意,请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我再派人将和氏璧送来。”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各国使臣纷纷侧目,对蔺相如的胆识表示钦佩。
秦王闻言,脸色骤变,大怒之下,拍案而起。然而,他碍于各国使臣在场,不便立即发作,只好强忍怒火,放蔺相如回国。蔺相如以他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让秦王在众人面前丢脸,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蔺相如不辱使命,成功地将和氏璧带回赵国,“完璧归赵”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了列国。他不仅为赵国保住了国宝和氏璧,更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他的名字和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千古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而奋斗。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不仅生动展现了蔺相如智勇双全、外交才能出众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6673/11023329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6673/11023329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