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的夏天,纳市西郊的小街上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暑气。
十五岁的张志强站在永昌杂货铺的后门,目光落在妹妹那双已经磨破的布鞋上。
那一刻,他攥紧的拳头里,揉碎了最后一丝犹豫。
父母双亡后的日子像是一把钝刀,日复一日地磨着这个少年的心。
苦力、扫街、捡垃圾,能糊口的活计都干过。
可这些来之不易的钱,连弟弟的学费都难以为继,更别说让妹妹过上像样的生活。
永昌杂货铺的后巷是他的转折点。
那天,他看见几个混混在收保护费,老板娘颤抖着递出一叠钱,而那些人却笑得张狂。
这个画面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要么被人欺负,要么学会欺负人。”
说这话的人叫老五,是纳市里出了名的混混头子。
张志强还记得那天,老五递给他一支烟,目光里带着一种沧桑。
就这样,他开始跟着老五混。
从替人传话开始,渐渐接触到更深的水域。
那时候的纳市,地下赌场、五号泛滥如雨后春笋,每个角落都藏着见不得光的交易。
他学会了在白天和黑夜之间自如转换,像一条在泥沼中游走的鱼。
第一次动手是为了保护弟弟。
几个地痞在街上正在欺负张建,他提着一根钢管就冲了上去。
那天晚上,他浑身是血地回到家,看见弟弟妹妹害怕的眼神,他却笑了。
因为从那天起,再没人敢再欺负他的家人。
一九八七年,他遇到了项民风。
那时的对方已经在道上小有名气,看中了这个敢打敢拼的同龄人,和他称兄道弟。
在项民风的带领下,张志强开始接触更大的场面。
从地下赌场到走私生意,从街头械斗到商业谈判,他像一块干渴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黑道的规则。
“记住,”少年老成的项民风常说,“在外面混,要有脑子。光会打架,那是小混混。要成大事,得懂人心。”
这句话成了他后来创建翰海的根基,可说这话的人却并没有悟出其中的道理。
一九八八年,张志强十八岁。
他已经在纳市站稳了脚跟,手下有了一批死心塌地的兄弟。
他把弟弟送进了最好的高中,给妹妹换上了新衣新鞋。
但他知道,这远远不够。
那些年,他见过太多人倒在半路。
有人死于火拼,有人死于出卖,更多的人死于自己的贪婪。
他告诉自己,要活得久,就得活得强。
他开始疯狂赚钱,只要有利可图,他都不择手段。
“哥,你为什么要这样?”有一天,懵懂的张静问他。
那时她还在上小学,对这个世界还保持着单纯的想象。
张志强没有回答,只是摸了摸妹妹的头。
他不能告诉她,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好人往往活不长。
他选择了一条不见天日的路,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这条路能让他的弟弟妹妹看见阳光。
随着年岁渐长,他越发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生存的必然。
那些曾经让他夜不能寐的选择,渐渐变成了一种麻木的习惯。
他开始明白,有些路一旦走上,就再也回不了头。
这就是张志强,一个被生活逼上黑道的大哥,一个为了守护至亲而不得不弄脏双手的兄长。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他用最原始的方式,写下了自己的生存法则。
人们只看见了他后来的辉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个夏天,这个少年是如何在永昌杂货铺的后巷,做出了改变一生的选择……
一九九九年的深秋,纳市执法队的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息。
张建的遗像静静地立在那里,年轻的脸上还带着那抹永远定格的自信笑容。
张志强站在角落里,西装革履,神情冷峻。
他看着台上的执法局长在诉说他弟弟如何在一次跨省扫毒行动中英勇牺牲,而他的内心却在不断地撕裂。
那个夏天的承诺仿佛就在昨天。
“哥,我考上警校了。”张建兴冲冲地拿着录取通知书,眼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张志强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反应,他放弃了所有五号生意。
他以为这样就够了,以为只要自己不碰这条线,就能护住弟弟周全。
可命运总是格外讽刺。
“据可靠情报,金三角的货要从老挝运进来。”行动前的那天晚上,张建还给他打过电话,“哥,等这次行动结束,我请你喝酒。”
这成了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对话。
子弹穿透身体的瞬间,张建或许想起了什么。
据幸存的同事说,他最后喊的是“哥”。
这个字眼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日日夜夜地剜着张志强的心。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8785/11083110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8785/11083110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