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4335年(公元1638年),八月中旬。
黄松文举人来到松江郡码头,他准备进京赶考
这个时间进京,已经算非常晚。
船只稍微耽搁一会儿,就会错过科举。
黄松文没有办法,他刚刚拿下大华王朝的举人身份。
必须等到礼部把举人印信发到他手中,他才能前往京城参加科举。
黄松文选择非常准时的客船,大华快船公司旗下的渡轮。
这种能装二三百人的大客船,每周都在松江府停靠,他从海口港出发,终点站是图们江港。
这艘客船最大的优点,就是准时。
黄松文囊中羞涩,只能选择价格低廉的客船。
他出示购买的船票,顺利登上客船。
从松江赶往天津,只需要五两银币,还包括食宿费用。
黄松文很羡慕他堂哥的时代,进京赶考不用花一文钱。
他堂哥五年前进京赶考,搭乘商人的商船,一文钱都没有花。
前明进京赶考举人,乘坐的船只免税。
很多商人,争相携带赶考的举人。
新朝就没有这种好事,只能自己买票上京。
黄松文观看着客船,这种明轮客船,因为能无视风向,可以随时随地出海。
它已经渐渐取代风帆船,成为河流和海岸边占比最多的船只。
民间都把这种船,叫做火轮船。
海上的大型的明轮船,叫做大火轮,内河小型的明轮船,叫做小火轮。
黄松文听到汽笛声,他看着大火轮烟囱冒烟。
船只不需要风帆和人力,以极快的速度在海面上飞驰。
黄松文看到这种景象,他心中不住的感慨。
他经常看报纸,对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是他第一次乘坐大火轮,真实的感受,报纸里根本描绘不出来。
新朝建立之后,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必须要有一个大心脏,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大火轮很快在江苏苏州府港口停靠。
客船会在沿途重要港口停泊,每到一个港口,有很多乘客上下船。
黄松文无聊的在甲板上观望,他突然看到一个熟人。
“博古兄,我是松文。”
黄松文遇到相熟的人,魏达魏博古。
他们之前,同属于南直隶的士子。
魏博古脸色有些憔悴,他听到黄松文的招呼,立刻走了过去。
这艘船上,他也就黄松文这一个熟人。
黄松文好奇的问道:“博古兄,很久没有得到你的消息。
我给你写信,也是泥牛入海,我还以为你家受到兵灾了。
我为父亲守孝,之前几年没有参加科举。
博古兄也是大才,怎么没参加之前的恩科。
恩科录取的进士更多,考中的几率更大。
看博古兄这身打扮,也是去京城参加科举。”
魏博古一脸郁闷的说道:“家族当时没看清局势,站到大明这一方。
为兄之前被关进大牢,前段时间才放出来。
错过了恩科考试,只能先取得举人身份,再参加科举。”
黄松文听到之后,知道魏博古也是取得举人身份,想要去京城参加科举。
他们这种传统士子,很难第一次就高中。
体验过一次科举,那就能有针对性的学习,为将来科举做准备。
黄松文立刻安慰道:“博古兄本领极强,南直隶一分为四,获得的进士名额更多。
我相信咱们一定会金榜题名。”
魏博古兴致不太高,勉强说道:“希望如此,咱们所学的东西一朝荒废。
想要金榜题名,这真是太难了。
我这次进京城,只是想体验一下科举的氛围。”
黄松文与魏博古聊了一会儿,他就回到自己的船舱中。
透过船舱的玻璃,看着外面的茫茫大海。
这是一条繁忙的航道,有大量的船只不断往来。
因为明轮船太多,每艘船都在产生庞大的黑烟,航线的上空,都已经变得灰蒙蒙。
最多的船只不是客船,而是上面放着大木箱的大火轮货船。
………………………………
海上航行近一个月,黄松文再次踏上坚实的土地,他身体都有些摇晃。
黄松文按照堂兄教导的方法,他和魏博古两人来到天津火车站。
从天津火车站去往京城火车站,这是到达京城最便捷最便宜的方式。
他们买完票,正准备进入火车站。
火车站之中,迎来一群穿着土黄色衣服,背着步枪的军人。
火车站的站长,很快来到黄松文等人身边。
“几位客官,真的不好意思,您乘坐的那一节火车,已经被军方临时征用。
我们将会给您换乘下一列火车,如果您着急可以免费乘坐火车,但只有站票了。”
黄松文和魏博古对视一眼,他们两人都选择站票。
他们进京已经够晚了,再耽搁时间,住宿的客栈都找到。
黄松文心中更开心,只是站一会儿,就能省下一两银币,这简直是太合算了。
基本所有旅客,都选择站票,他们被分散到各个火车厢之中。
两人进入车厢之中,车内的旅客正在议论这件事。
“这一队军人,怎么突然之间,征用一节车厢。”
“一看你就是粗心大意的人,这群军人胳膊上的袖标,加上一些细节。
他们明显是参谋部负责邮递重要军情的士兵。”
“看他们的笑容,这应该是捷报。
我记得送捷报,那不是骑着马,八百里加急入京。”
“笨蛋,把马跑死了,它也没有火车快。
有火车快速入京,方便又安全,谁还傻呵呵的骑马入京。”
“哪位兄台见多识广,能否猜测出这是哪里的捷报。”
黄松文听到他们的讨论,很多人都在猜测,哪里送来的捷报。
他也跟着分析道:“大华除了核心省份,边疆之地依然没有稳定。
北方不时会和蒙古部落发生冲突,西南地区也有土司作乱。
但都是一些小规模冲突,都不用当地驻军出手,不会大张旗鼓的送来捷报。
近期朝廷主要对南洋发起进攻,我猜测是南洋传递过来的捷报。”
黄松文这个分析,获得了车厢内很多人的认同。
“兄台大才,看您这身装扮,应该是进京赶考的士子。
这个位置让给您做,咱们也沾一沾才气。”
黄松文推迟不过,坐在这人样的位置上。
他受到其他人的恭维,开始展露他的才能,分析军方攻占南洋之后,会对各地造成的影响。
黄松文侃侃而谈时。
车厢角落中,一名年纪比他稍长的读书人,用余光一直盯着黄松文,好像看到了稀世珍宝。
火车快速在轨道上疾驰,很快来到京城。
火车上的所有人,在乘务员的指导下,有序下车。
参谋部邮递司的传令兵,骑着快马,把重要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大都督府。
总参谋长李凤鸣,看到这份捷报。
这是南征舰队统帅陆远山送来的捷报。
南征舰队已经消灭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和爪哇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
南征舰队已经达成战前既定的目标。
李凤鸣正在阅读捷报,大都督府副都督苏熊和海军部长李青木。
他们两人一前一后,赶到李凤鸣这里。
苏熊走进屋内,立刻用他那粗大的嗓门询问道:“这是陆远山他们送来的军报吗?
陛下非常关注南征舰队的情况。
到底是赢是输,一点都不痛快。”
苏熊刚说完,李青木也走进房间内,他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凤鸣。
李凤鸣看着二人紧张的模样,他把捷报递给二人,同时说道:“这是捷报,我军获得胜利,伤亡不大。”
苏熊简单的帮看捷报,他哈哈笑道:“捷报好,我这就放心了。”
李青木从苏熊手中接过捷报,他仔细阅读陆远山写的这份捷报。
海军整体伤亡不大,却取得了极为辉煌的胜利。
他之前一直担心海军,刚成立没几年的海军,能否应对西方人的挑战。
随着大华和西班牙交流增多,他们这些将领,也掌握了很多西方人的知识。
没有人再把西方人当做蛮夷,这些人的实力很强,特别是他们最擅长的海军。
陆远山取得胜利,李青木就完全放心,这证明海军的发展,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军舰的强大,可以弥补士兵训练水平的不足。
李凤鸣等到李青木阅读完捷报,他提议道:“我们立刻去见陛下,告诉陛下这个好消息。”
他们三人一起入宫,求见苏河。
苏河听到太监周方志的通报,苏熊、李凤鸣、李青木三人一起求见他。
他立刻就知道,前线出现大问题,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苏河看到他们三人,这三人面带笑容。
他明白这次是前线取得大胜,三人来给他送捷报。
苏熊等三人行礼之后,他们把捷报通过周公公递给苏河。
苏河翻开捷报,这是陆远山汇报南征舰队取得胜利的捷报。
他看完之后,激动的说道:“好,这真是太好了。”
大华王朝是典型的陆权国家。
但今后能作为大华王朝的对手,都是西方正在崛起的海权国家。
掌握马六甲海峡和南洋地区的岛屿。
华夏本土将不会受到来自南方的袭扰。
东方有鲸海府和倭国,南方有南洋地区为华夏抵挡来自海洋的危险。
大华王朝战略安全,将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本土可以一直处在和平的状况下,休养生息,安稳发展。
南洋地区也是一块宝地。
大华王朝大量的底层百姓,还在饥饿线上挣扎。
天气稍微有些波动,就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大华王朝现在最缺少的东西就是粮食和油料。
人每天摄取充足的食用油,就能减少很多粮食的消耗。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9689/2252165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9689/2252165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