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鉴图说》,这书魏广德当然知道,张居正指定马自强等翰林编撰的书册,做为万历皇帝的课本。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复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
这书是按照张居正的心思编写,自然诠释了张居正心中的帝王之道,或者说这就是他心目中明君需要具备的素质。
为了迎合万历小皇帝年龄的问题,全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
书中的插图是明代的木刻版画,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兼具欣赏性和收藏性。
所以书送到小皇帝朱翊钧手中后,他就爱不释手,经常翻看。
《帝鉴图说》上部题名为《圣哲芳规》,编录上自尧舜,下止唐宋共23个古代帝王的“其善为可法者”事迹共81则。
魏广德说出这话时,陈矩好像面前之人在发光似的。
因此,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明代中叶的儒臣们把文官群体或儒家学说对君主的幻想与要求写成了一份总宣言,是淋漓尽致地做了一场美梦。
可他看到魏广德的反应,也是大感奇怪,所以才会如此问出口。
其实,对于古代社会,因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缓慢,治国也就变得很简单,大多都是寻旧例,很少有突发而以前又没有过的事儿出现。
然而儒臣梦想的却是在皇帝的权威不减弱的前提下,让皇帝给自己特殊待遇,君臣相处的日常应当如唐肃宗“烧梨联句”一样平等友好、和谐亲密。
“书是好书,可却未必是陛下该读之书。”
总之,一切布局都是要让内阁形成两派,相互争斗,而皇帝则高坐龙椅之上,操控大权就好了。
他从未学习过这些,甚至一直被教育着应该排斥这些想法和手段,因为这些在文臣眼里都是极端罪恶且“古之贤君”应该极力摒弃的。
帝王身为九五之尊,本身有一系列礼仪制度用于加强其威严。
虽说每次发生都不太相同,但大抵还是差不多的,照旧例做至少不会犯下大错。
而他本人大概也想不到,自己死后,读过《帝鉴图说》的皇帝会废除经筵、会二十八年不上朝,会把自己弄到家破人亡的境地。
其宗旨乃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意,“溯唐虞以迄汉、唐、宋理乱兴衰、得失可为劝戒者,条其事百余,各因事绘图,系之说”,故题名为《帝鉴图说》。
从万历皇帝后来的表现来看,张居正只是做了一场白日梦。
这些故事主要包含三类主题:礼待儒臣、委任放权、征言纳谏。
全书主旨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表达对儒臣群体的尊重,二是表达对儒家行为准则的崇尚。
当小皇帝真正成长起来,真正意识到书中所谓的明君其实就是做文臣的提线木偶后,会做出的应激反应会有多强烈。
其评论文字之深入浅出,言简意深,由此可略见一斑。
陈矩点点头,他意识到魏广德给小皇帝讲嘉靖朝旧事,其实就是在向他灌输嘉靖皇帝在朝中的平衡之道。
而那些所谓的“改革家”,大多也就是对周边很是敏锐,将入仕前所见所闻和之后相结合,发现出现的问题,进而寻找办法解决。
魏广德叹气说道。
其实小皇帝应该学习的是如何治理国家,是如何驾驭群臣,而不是要他做什么道德楷模。
这也是明朝内阁大多都是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官员,一样能治理好国家的原因。
他知道魏广德口中的“他们”是指的谁。
在翰林院时,他们就已经熟读前朝旧牍,知道以前发生了什么事儿,又是怎么处理的。
他看过,自然知道是好书,可是这书的硬伤还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事实上,小皇帝朱翊钧虽然曾经对这书极为喜爱,但是在长大了,真正亲政以后的所见所闻,却因为和《帝鉴图说》差距巨大,不由得产生了怀疑,并由此推翻了以前所有受到的教育。
这可不是说大臣经过了嘉靖朝就变得聪明起来了,知道皇帝的手段。
但是也因为要求过太高,高到不切实际,让万历皇帝心态逆反,反而做出了坏事儿。
历史上的万历皇帝看明白了吗?
应该是看明白了,却没有学会驭下的手段。
做差了,也就那么回事了。
如对汉高祖刘邦,就有“入关约法”、“任用三杰”等;对唐太宗李世民,则有“撤殿营居”、敬贤怀鹞”、“弘文开馆”、“面斥佞臣”等;对秦始皇赢政,即为“遣使求仙”、“坑儒焚书”、“大营宫室”;对宋徽宗赵佶,即为“应奉花石”、“任用六贼”等。
当初隆庆皇帝就做的很好,他上台后就充分利用高拱的性子,让他和徐阶对立。
魏广德此刻听到陈矩说两宫太后对张居正负责编撰的《帝鉴图说》好,心中却多少有些叹息。
教士子是道德高尚和如何做事,教皇帝是如何选人和用人。
“怪不得,你和皇爷讲课,除了讲《尚书》外,其他时间都说前朝之事。”
魏广德显然不认为相权太大是好事儿,它需要皇权制约。
陈矩皱眉说道。
不得不说,这就是张居正的失误。
这种态度,可以说酸腐,也可以说春秋的士风尚存,颇有孟子行事的风格。
两派都要制约,还要平衡,该打击强大的一派就得果断出手,避免尾大不掉。
“他们,或许做老师是合格的,但却不能算合格的帝师。”
儒臣无法决定皇帝的心意,道德教化也不能代替实力制约。
“太过理想化,书里标榜的自然都是对的,可世间哪有那么多美好。
由于它图文并茂,的确激发少年皇帝阅读的兴趣。
自己上位后,依葫芦画瓢就行了。
皇帝,做为高高在上的人,做事却不能亲力亲为,所以得学会用人。
应该说,张居正编的书,万历皇帝其实是看进去了的。
可是,张居正终究是文臣,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所以难免加入一些私货。
而恰恰也因此让他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们知道的,不过是嘉靖皇帝的手段。
该扶持弱小一派,就必须选准机会介入,保证朝堂势力的平衡。
现在陛下还小,自然书上怎么说就怎么做,可一旦长大了,学会了独立思考,他就会发现世上的事儿,根本就和书上说的不一样。
儒臣的理想是,皇帝的心意决定一切,儒臣决定皇帝的心意。
所谓礼待儒臣,就是要在言行上给予儒臣足够的尊重。
轻轻摇头,魏广德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用的都是文臣,难免抱团,这时候就得学会分化他们。
不得不说,张居正为了教育好万历皇帝煞费苦心,可以说给了大明朝最好的教育资源。
“那你当初为何不说?”
到最后,万历皇帝意识到他已经没法操纵朝廷大权后,就选择了躲在后宫里不上朝,用怠政对抗咄咄逼人的文官集团。
当初看到书的时候,魏广德其实多少就有了想法,只不过张居正的书编的太好,让他无话可说。
“为何?”
要是反对张居正修的书,可要让他讲出理由,那些理由是能说出口的吗?
“善贷,可是那书有什么不妥之处?”
儒臣是尤其要面子的,即使在皇帝面前,也要端住架子,而让皇帝屈尊来尊敬我。
或许这也是误打误撞,魏广德只是意识到张居正的教学模式不好,也知道嘉靖皇帝驭下手段了得,所以才选择多和他讲嘉靖朝旧事,让他心中多少对权谋有个概念。
万历皇帝没有学到精髓,自然不会使用,即便朝堂上已经出现了所谓齐浙楚党和东林一系,却不知道该如何介入,平衡他们的实力。
魏广德懒得回答,只是反问一句,就让陈矩哑口无言。
《周易》称九为阳爻、六为阴爻,这上下两部书在选取事例时分别以九九八十一或六六三十六为数,用以区分善恶,暗合《易经》,可谓用心良苦。
确实,张居正和他选定的翰林,都是朝中饱读诗书之人,才华肯定是有的,教普通学子当然没有问题。
如果十多年前的事儿也算历史的话,魏广德还就是讲的历史。
陈矩更加奇怪了,自然要追问。
比如在《圣哲芳规》第17则《却千里马》中,编撰者就在讲释汉文帝为什么拒绝臣僚献千里马的动机时评论道:“夫千里马是良马也,文帝以为非天子所宜用,尚且不受,况其他珠玉宝贝、珍禽奇兽
不切于人主日用者,又岂足以动其心乎
书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正文帝之谓也。”
“善贷,你考虑过没有,你讲的那些事儿,和皇爷从书上学来的,多少会有矛盾,届时皇爷又该如何自处?”
陈矩知道了原由,也觉得魏广德的话有道理,又是更加疑惑。
对于所取事例,每一则还有一个标题,标题全部以四个字为限。
当自己发觉身子骨儿不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48870/6289968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48870/6289968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