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 第491章 复立太子!
    嘴上如此说着,苏文却在心中暗叹:

    “能够让刘彻开始反思的人,刘据怕是天下独一份吧?”

    他在刘彻身边伺候了许多年,真心还从未见过刘彻如此反思自己。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纪增大,刘彻也变得比以前更加多愁善感,更加容易受到触动了吧?

    这点在卫青病逝的事上亦有体现。

    苏文还清楚的记得当刘彻得知卫青重病难愈时,表现出来的伤感与惋惜,也清楚的记得刘彻大醉之后,将他当做卫青说过的那些仿佛是在道歉的话。

    另外。

    有件事只有苏文知道。

    那就是刘彻不知何时开始,时常变得健忘。

    往往前一天才与内朝臣子商议过的事情,第二日便全部忘了,需要他在一旁悉心提醒才能猛然回想起来。

    尤其是有时受到一些刺激,比如此前得知桑弘羊前去传诏也滞留在了西域时,他便完全忘了几日后要举行的郊祭,以至于苏文清晨将刘彻唤醒,要为他穿戴礼服时,他竟是满脸疑惑的表情。

    要知道刘彻对祭祀事宜可是极为重视的,此前数十年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不过关于刘据的事,他却记得很清楚。

    包括刘据何时从长安出发,去了多久,这些事情甚至能够精确到时辰。

    “你说得有理,并非是朕薄情寡义,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罢了。”

    刘彻闻言微微颔首,

    “不过刘据似有些不同,他始终不忘朕的封禅大典,又并未贪图兵权与权力,朕待他是否过于严厉与苛刻了?”

    “陛下,奴婢私以为,陛下这不过是履行身为父亲的职责罢了,倒也无可厚非。”

    苏文连忙又低眉顺眼的道,

    “奴婢常听人说,慈父多败儿,严父出孝子,恐怕正因陛下对殿下足够严厉,殿下才胸怀如此孝心,成长成为了如今的国之栋梁。”

    “有朝一日,殿下一定会体会到陛下的良苦用心。”

    “或许如今已经体会到了,故而殿下才始终心系陛下封禅之事,定要完成陛下的夙愿。”

    苏文此刻倒不是全心全意的站队刘据,才会帮刘据说话。

    只不过话赶话说到这里,他要为刘彻宽心,便只能这么去说,若是说了其他有的没的,万一不合刘彻的心意,反倒容易给自己招来灾祸。

    甚至他心里悄然产生了一种感觉:

    感觉此情此景都像是刘据提前设计好的,面前这道奏疏就是一味药引,引得刘彻陷入反思,也引得他不得不顺势说出这番只能这么说的话来。

    若是如此,刘据未免也太可怕了。

    比苏文此前认为的可怕还要更加可怕。

    不过他也就是这么一想。

    毕竟这回刘据交出了所有的兵权,又交出了“西约”的控制权,还主动自降为军司马,等于彻底交出了所有的权力和兵马,这总该不会是“以退为进”吧?

    若是如此,这一步退的也太大了些。

    直接将自己退成了光杆司令,没有了任何依仗,如今刘彻只需一道诏令,随便去几个建章骑就能将刘据绑回来。

    刘据若果真有什么想法,断然不会如此顺从,更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权力与兵马。

    难道坐拥数万精锐骑兵,十万步卒,再加上一个“西约”联军不香么?

    牢牢把握这些力量的刘据,就算是刘彻也不能不有所忌惮,不敢将刘据逼的太紧,更不敢轻易与刘据撕破脸。

    否则搞不好可能便是动摇国祚的兵灾……

    也正是因此,刘彻此刻才会倾向于刘据滞留西域是出于一片孝心,而并非是胸怀异心。

    “行了行了,你也不必替这个逆子说话,他是好是坏,是否能够体会朕的良苦用心,朕心中自有计较。”

    刘彻摆了摆手,口中说着模棱两可的话。

    但苏文却早已察觉到,刘彻垂于龙塌下的脚,在刚才听完了他这番话之后,便已微微晃动了起来。

    这足以说明,他刚才的马屁没有拍在马脚上,而是拍进了刘彻的心坎里。

    如今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苏文只觉得脑门上的包仿佛裂开一般疼痛,还带了些无法言喻的灼热感觉。

    娘的,身为黄门侍郎,虽然刘彻本来也不是什么好伺候的主子,但他依旧从未觉得像现在一样险象环生过。

    怪只怪刘据总是在做这些触刘彻逆鳞的事。

    最终夹在中间最为难过的,却是他这个黄门侍郎……

    反正自打刘据忽然转了性子以后,他的膝盖就没安生过,还因此断了一指,今天更是开了瓢。

    我可太难了。

    要不还是找个机会告老还乡吧?

    否则继续夹在这对父子中间,能有个善终都是他福大命大……

    ……

    龟兹国,轮台城。

    “殿下,末将替你不服!末将替你不值!”

    “末将实在想不明白,你为大汉做了这么多事,立下如此前无古人的功劳,解决了困扰大汉百年的匈奴之患,陛下为何要如此待你?”

    已经交出兵符的赵破奴义愤填膺的在刘据面前叫嚣,眼睛都激动的有些泛红。

    除了他之外,帐内还有王恢、苏武、司马迁和韩增。

    这些要么是刘据初来西域时的老部将,要么便是刘据的大舅哥,一同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们早已成了刘据的自己人,都打心眼儿里对刘据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刘据完全交出了“西约”和兵权之后,这些人也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赵破奴和王恢原本是大军的主帅和裨将,如今却已经将兵权移交给了路博德和李陵,准备回京向刘彻复命。

    司马迁身为中监军,自然也要与这二人一同回京。

    而苏武此刻也算圆满完成了与乌孙国的和亲事宜,当然也该回京复命了。

    唯有韩增,原本他就只被刘彻封了个假司马,留在西域辅佐刘据,推行屯田驻军事宜。

    如今“西约”都交到了桑弘羊和霍光手中,韩增这个大舅哥,也自然而然的成了桑弘羊和霍光手下的从官,不再是刘据的从官。

    至于刘据。

    他虽让霍光在奏疏中请命自降为军司马,但在刘彻准奏并且允许他继续留在西域的诏书回来之前,自然还是中护军。

    不过当那道奏疏寄出的时候,刘据就开始给自己放假。

    终日就领着韩凌在龟兹与周边几个小国之间巡游玩耍,声色犬马,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赵将军,我父皇是千古难出的明君圣君,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迎着几人愤慨的目光,刘据却只是无所谓的笑了笑,

    “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需奉命行事便是,不该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更不该在私底下置喙我父皇的决定。”

    “何况诸位此次出征已有数年之久,如今每一个人都已立下了封侯之功。”

    “我估摸着以赵将军的功劳,如今已经仅次于烈候(卫青)和景桓侯(霍去病),这次应该最起码也能封个三千户以上的侯爵。”

    “王将军应该也得是个千户侯。”

    “苏将军拿回令尊失去的平陵侯应该也不在话下。”

    “司马监军则会成为大汉有史以来第一位封侯的史官,令尊光耀门楣的夙愿,就要在司马监军身上实现了。”

    “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如今也是时候回去当面接受我父皇的封赏了。”

    听了刘据的话,苏武忍不住说道:

    “殿下,我等自然没什么好说的,这回跟着殿下出来,便是庸才亦立下大功,安敢再有怨言,只是殿下却……”

    “这叫什么话?”

    刘据却又笑道,

    “我可是皇子,而且还是皇长子,大汉江山都是我家的,我父皇又怎会亏待了我,自是另有安排……言尽于此,你们心里清楚便是。”

    “哦——”

    几人闻言终于心领神会。

    说的也对,刘据已经是皇子,又是皇长子,曾经还是太子,自然不可能像他们一样封侯,最差也得是封王,而且还得是一字王。

    再加上刘据这次立下了如此功劳,封王对于曾是太子的他来说,无异于贬谪。

    因此刘彻若要封赏刘据,自然就只剩下了将刘据复立为太子了。

    至于刘据为何哪怕自降为军司马也要继续滞留西域,八成是想再多立一些功劳,使得复立太子之事彻底敲定吧?

    明白了此事,几人心中总算舒服了一些。

    是否被旁人摘取了胜利果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刘据能够复立太子,为此哪怕让他们受些委屈也心甘情愿。

    同时他们心中也对此次奉诏回京复命的事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他们回京复命可能也是刘据复立太子的重要一环。

    一来可以向当今天子证明,他们仍是天子的臣子,消除天子对刘据疑似“功高震主”的戒心;二来回京之后亦可在天子面前为刘据美言,让天子知道刘据的智慧与能力,明白他才是最合适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93560/10566334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93560/10566334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