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之太子要我命 > 第10章 冀州田亩
    1

    等到吃完了甘蔗,出了城,赵可成才明白,这位殿下的东西,不是那么好拿的。

    二人走在城外的田野之上,南城处赈棚前,百姓聚众,已经搭上了简易的民棚,虽说只是几根柱子,上面盖了些稻草跟木板,但好歹也算是有个挡雨蔽日的地方了。百姓们依然是聚众成脏,像是一团乱麻一样,纠缠在一起,躺的躺,靠的靠,天气炎热,奇臭无比。

    这也是很多文人雅士不愿意接触他们的原因。生活水平是物质条件决定的,活下去都成了生活目标,那么其余的一切,都显得无所凋谓了。

    周围不停有人走动,搬运工具的,统筹名册的,调查情况的,负责维稳的,忙的四水汗流,不可开交。

    “你这儿倒是动作迅速。”李政看着此番景象说道。

    赵可成谦逊道:“下官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主要是殿下来了,手底下的官员,更加卖力了。殿下又事无巨细的精心安排,百姓们都念着殿下的好呢。”

    李政却不认可赵可成的两面逢迎,直接说道:“你有你的功劳,不必什么东西都往我身上推,山高路远,我说个关起门来的话,百姓哪里知道什么朝廷,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认为谁是朝廷。”

    赵可成不敢答话。只是以叹息回应。

    2

    李政没有继续在这一片赈棚边继续观望,而是带着一行人,朝着乡下走去。

    在许久之后,几人走出不知道多远,李政再次开口问道:“冀州在册田亩有多少你可知道?”

    “冀州各县总计粮田四十七万余八百亩,桑麻等田十一万四千亩。果田九万余亩。在册户数总计五千七百余户,丁男授口分田八十亩,老男、残疾、授田四十亩,寡妻妾则授田三十亩,户主再加二十亩永业田。工商杂户,授田减百姓之半。冀州共授田亩四十九万四千亩。”

    “那还有一半的田地呢?”

    “那都是朝廷职官,和各大户名下,朝廷有明令,一品授永业田六十顷,到九品依次递减到二十顷。永业田按律私田,故而不算授田,加上工商杂户,和一些吃不起饭的百姓,将田转手就卖给了官员大户,口分田自然也就成了永业田。”

    “本朝不是明令禁止口分田买卖么?”

    “但狭乡迁宽乡者除外,他们只需要将户籍动一动,便可以买卖,这对于一些官员来说,是十分简单的事情,而且,永业田是可以买卖的。如今很多地方,是十分出去,七分回来。官府每年授出去的田,就有十之三四收不回来。臣就怕授到最后,官府一分田也收不回来,届时无田可授,百姓怕是”说到这里,赵可成没有继续在说下去。

    唐朝的土地兼并程度,仅次于明朝,故而在安史之乱后,唐朝明君代出,也难以复兴。李政越听越恼火,没忍住怒骂一声:“混账东西,朝廷的田亩都让这群蛀虫给变成了自己的田亩。连长孙无忌都只是一千二百户的虚封,几个多他不多,少了更好的刺史、别驾倒是快要赶上国公了。”

    张猛虎听后很合时宜轻声开口道:“殿下,我听说,赵使君家里只有良田八十亩。”

    李政听后略显惊讶,又几分玩味的看着赵可成问道:“哦?你这么大个刺史,四品的深斐常服穿在身上,就只给自己谋了个八十亩?”

    赵可成却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道:“下官家里只有贱内一人,一子一女,一位老母,八十亩的永业田够吃了,等哪天这身官服穿不下去,回家种地,这方面下官还是很有信心的,八十亩的田,也能种出一百亩的粮。”

    李政听后点头称赞,然后说道:“好,那就去你府上看看,怎么个种法。”

    赵可成一听有些愣,随后犹豫道:“殿下,这下官家里乱糟糟的,没什么可看的。”

    李政却抬手打断道:“哎~乱也好,净也好,我就是去看看怎么种田。”

    说罢,便率先朝前走去,赵可成这才发现,李政一直走的,就是他家的方向,显然是事先就问好了路。

    3

    几人跟着赵可成来到一处农舍面前,不过是最为常见的农家院落,半个口字形,几个篱笆一围,左边是柴房,右边是厨房,中间是厅堂,而后厅堂两边是厢房,最后是后院。

    “你就住在这儿?”饶是早有准备,但真切看到后,李政也有些惊讶。

    赵可成脸色有些发赤:“殿下见笑了。”

    说完便快速两步上前敲门:“三娘!三娘!有贵客!”

    可敲了好久却无人来开,赵可成更加尴尬,转过身来对着李政说道:“殿下稍等,我去帮殿下开门。”

    “你还能从外面打开不成?”

    赵可成不答,只是走到后院处,将篱笆给抬起一点点高度,然后轻轻勾动篱笆上的小门栓,后院形同虚设的小门便开了。李政想要跟着进去,可赵可成说什么也要让李政走正门。

    等到赵可成将正门打开后,李政才指了指篱笆,又指了指正门:“你你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儿了吧?”

    赵可成红着脸解释道:“下官是朝廷的命官,家里的田有时候顾不过来,贱内又不愿意多请几个长工,就只能自己下田干活,下官回到家有时候碰到她正在田里,进不去家门,就只能出此下册,况且,乡下人都是这样,平日里农忙,又不出远门,带个钥匙在身上也不方便。家里又没什么值钱的物件,圣上宏治四海,德行天下,加上乡里乡亲的,也没人来偷。”

    李政笑着点点头:“不错不错,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说罢走进了厅堂,看到空荡荡的房间,弥漫着一股乡村独有的腥味,厅堂十分简陋,上面供奉着不知名的神仙,然后是一张案牍,再无其他。如今不是春蚕的时节,也少见蚕丝。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5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5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