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之太子要我命 > 第11章 浑天黄道仪
    1

    辛酉,直太史李淳风上奏。灵台侯仪过于粗糙,只有赤道。请更造浑天黄道仪。

    太子承乾上奏,请监造。

    上皆准。

    五日后,朝会。

    李淳风怒声开口道:“陛下,臣请收回太子监造浑天黄道仪之权。”

    李承乾毫不示弱的出言说道:“陛下,臣请免去李淳风太史局直太史一职。”

    看着二人如此不相上下,李世民有些头疼加上不解,他开口问道:“你二人为何如此啊?”

    二人同时开口:“他!”

    李世民只好说道:“一个个说,李淳风,你先说。”

    李淳风顿时哭诉起来:“陛下,臣受诏更造‘浑天黄道仪’,自古以来,天圆地方,可太子非要说地也是圆的,让臣造一个地圆天圆的古怪东西,臣好心解释,他居然动手打人!臣受不了这样的委屈,要不陛下收回太子监造之权,要不就免了臣太史局太史一职!”

    说回朝堂。

    太子震怒:“你这个迂腐的老道士,安能不知天理?宇宙之间,可不只有我们这一方天地,更有大千世界!难不成,只有我们这一个世界有太阳?太阳只照耀我们这一个世界?老匹夫安能不知道?”

    “竖子安敢欺我道家无人!”李淳风怒发冲冠,说着就要冲上前去跟太子拼命。

    好在一旁的礼部尚书李道宗、左武卫大将军秦琼连忙拉着,这才没让李淳风酿成大错。

    其实不怪李淳风如此愤怒,以至于豁出性命也要跟李承乾拼命,抛开儒家不谈,自汉白马驼经而回,佛家便稳居儒家第二,至东汉末年张角起义,道家才正式走进百姓之中,从一门学说转变成一门宗教,本土宗教有着浓烈的本土特色,故而自隋唐时期,道家已发展成了国教,但佛家仍然势大,更得民心,他之所以没有成为国教,只是因为他不利于封建统治,他叫人出家避世,这是减少人口劳动力的。

    而道家呢?天文地理,二十四节气歌,甚至于黄帝内经,比起精神上超度世人,道家更注重现实意义上的超度,减少世人的苦难。崇尚自然,并且具有强烈的辩证法和无神论。很多神仙在历史上都有原型,而非如同佛教和西方教一般虚构,你说是神吧,也没错,你说是人吧好像也合理。

    所以很多人只当是一门课程,不当是一种信仰了,故而,有什么小灾小难,生老病死,私人之事大部分去的是佛家寺庙。可要说保佑一方平安,国家大事,发灾祈福,还是去的道观,最熟悉的是各地都有的土地庙。

    话说回朝堂,李承乾当着一个道家顶梁的面,要改道家的法器‘浑天黄道仪’,李淳风要是不跟他拼命,李淳风还怎么立足于世,他不拼,岂不是承认了道家不如佛家。到时候俩家争辩,对方来一句:你的‘浑天黄道仪’呢?带了没?我看看我的三千世界。

    李世民扶额,场面乱做一团,李承乾似乎有些慌了,他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这老道士有这样强烈的反应。

    “好了好了,李太史不要动怒了。”李世民开口道。

    可李淳风仍然不听,李承乾不认错,他非得拼着老命上去抽他俩嘴巴子,让他感受感受道法精妙。

    “好了!”

    可场面依旧没有得到控制,李世民干脆一脚踹翻案牍,拂袖而去。

    李淳风这才恍然醒悟,看着李世民离去,他呆愣愣的坐在地上,叹了口气,失神的自言自语道:“完了,道家完了。三教只剩两教了。”

    而后他忽然冲着李世民离开的方向奔去,却被羽林军的将士一把摁在了地上,他动弹不得,只能放声大叫:“陛下,杀臣一人吧!”

    可李世民早已远去。

    再说李世民,出了太极殿,怒气冲冲的回到了立政殿。长孙皇后见状,不明所以,询问宫人后才得知,原来是朝堂之上出了这么大的乱子。

    但她仍然装作不知情的模样问道:“陛下为何如此火大?可是又遇上了什么烦心事。”

    “这个李淳风!欺我太甚,他居然要在朝堂之上找本朝太子拼命,我岂能不杀他?来人啊,去把李淳风羁押起来,交三司问罪。”

    李世民做这一切,长孙皇后并没有阻止,而是等李世民下完命令后,才开口问道:“那李淳风岂不是得了癔症?居然如此不要性命?”

    李世民在发泄一顿后,怒气消了一点,也能完全说明事情缘由了,他解释道:“他前几日上奏,说是候仪老化,要更造‘浑天黄道仪’,这本来是件小事,可承乾却说要监造,我想着,只是承乾好玩,觉着新奇,让他多接触一下也没什么不好,就同意了。”

    长孙皇后装作更加好奇的模样:“这不是好事儿么?难不成那李淳风哪里得罪承乾,承乾故意找了他的麻烦才会如此?”

    李世民摇了摇头:“那倒也不是,主要是承乾跟他说了个佛家经文,说本世界外还有三千世界,让他把天圆地方,的黄道仪,改称天圆地圆的模样,李淳风跟他争辩,他就性子起来,打了一下,李淳风就在今日朝会时弹劾他,就成这样了。”

    长孙皇后点点头,轻声说道:“原来是这样。”

    说着,开始轻轻泡起了清茶,素手天成。继续说道:“这李淳风着实可恨,无目尊长,这可是欺君的重罪。”

    李世民有些诧异的看着长孙皇后,一时间居然忘了愤怒,而是诧异于皇后今日的反常。

    而长孙皇后继续开口道:“二郎休要想这些烦心事儿,妾身最近听了个故事,讲给二郎听如何?”

    唐皇更加好奇了,问道:“什么事儿能值得观音婢如此兴致?”

    长孙皇后轻声道:“妾身听说,当年汉景帝年幼之时,因为一些小事就拍死了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可汉文帝却没有因此责罚,只是将尸体送回了吴国,吴王大怒道:‘天下一姓,长安死葬长安,何复还吴?’又将尸体送回了长安,可此事却也造就了吴王内心积怨,但因为汉文帝时治国有方,不敢擅动,可汉文帝一死,汉景帝采纳晁错之言开始削藩,他便瞅准时机,虎踞东南,合七路诸侯,逼死晁错。虽然有周亚夫之贤,但汉景帝也因此不入庙。礼曰:祖有功而宗有德。虽有汉文帝珠玉在前,但也因此事,被后人所记千年,陛下如何看待呢?”

    李世民默不作声,长孙皇后为李世民倒了一杯茶,递过去,继续轻声说道:“承乾年幼,尚不知道佛之意,才酿成此祸端,若陛下因此杀了李淳风,待到承乾得知后,只会持宠而娇,愈发焦躁,届时君臣离心,如何登掌大位?”

    长孙皇后待李世民喝完茶水,继续为李世民放松肩膀,说道:“陛下继位之初,覆文帝之贤德,令朝中大臣,纠正过失,直言不讳,魏征、戴胄尚且不曾被陛下治罪,如今李淳风直言承乾过失为何要被陛下治罪呢?若今日李淳风获罪,日后谁敢纠正承乾的过失?又有谁敢纠正陛下的过失呢?”

    李世民见长孙皇后不仅将自己比喻为汉文帝,又听见当时自己继位时的远大理想,顿时大悦,当即下令,只打了李淳风二十廷仗,算作大闹朝堂的惩戒。

    可怜的宫人刚传令回来,又要跑去传令,但脸上却是笑着的,毕竟谁不喜欢自己跟着的是一位贤明的主子呢?今日他能赦免李淳风,来日为何就不能赦免自己呢?反之亦是如此。

    可他才走了一半,就被匆匆赶来的李承乾拦住了。

    题外话:

    这里介绍一下浑天黄道仪,以及古代天文观方便理解。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5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5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