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之太子要我命 > 第12章 听讼之权
    1

    二人正在温存之际,只听见殿外忽然响起了叫嚷之声:“阿耶!不能杀!不能杀啊!”

    李世民问道:“谁在叫嚷?”

    长孙皇后答:“怕不是承乾来了。”说着,便转头对着下面侍人说道:“快去迎进来。”

    等到李承乾入殿之后,李世民才开口问道:“你在外面叫嚷什么呢?”

    李承乾匆忙说道:“阿耶,不能杀李淳风,他只是迂腐,罪不至死。”

    李世民听后,饶有兴致的问道:“哦?为何啊?他在太极殿内如此冲撞于你,你不怪他?”

    李承乾说道:“他是冲撞了我,可却称不上是罪,自古文人争辩,争的面红耳赤大打出手的事情常有,即使魏征温大雅也因为国事至今不曾和解,孩儿与他不过是争论一番,何必要致人死地,他说地是方的,孩儿说地是圆的,求证一下不就孰对孰错,一目了然,阿耶要将他杀了,孩儿不就成了畏错而灭口了么?”

    上欣喜,曰:“承乾最近进步很大啊,你能有如此想法,朕很欣慰,好,就如了你的意,赦免了李淳风。”

    “陛下圣明。”

    上又道:“你能从善如流,定然是要赏的,说吧,想要什么赏赐啊?”

    太子拱手道:“我不要赏赐,我只想李淳风能将浑天黄道仪的描述,详细记录在册,以便后人参考,孩儿看过了,虽然与孩儿的理念不合,但其精妙之处,亘古未见,对于农时有很好的帮助,若是能流传万代,不使之失传,想必后人对于父皇的崇敬,会更上一层楼。”

    上喜上眉梢:“好一个更上一层楼,准了。但是为君者,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你关心国事,就赏你听讼之权,凡有状不服者,先上奏东宫。”

    以此锻炼太子处理国事。

    2

    后,李承乾寻来马车一匹,先让李淳风在一旁看着,然后纵马疾驰,问道:“你看是马在动,还是树在动?”

    李淳风答曰:“马在动。”

    又让李淳风上马车,同样疾驰,又问:“树往后退了么?”

    李淳风一下给问懵了:“树在后退?”

    李承乾继续问道:“现在,如果有一个从出生就没有下过马车的人,没有看到过马车疾驰,你要如何说服他,树没动,是车在动?”

    在李淳风不能理解的眼神里,李承乾继续说道:“同样,我们生活在地上,你觉得,是日在动,还是地在动?你从未下过马车,又怎么知道,是马车在动,还是树在动呢?”

    李淳风开始沉思。这种感觉很微妙,好像恍然大悟,又好像什么也没明白。

    绕过问题说结论,很多人或许会不认可这样的结论。可根据结论提问题,那么许多人会得出跟你一样的结论。

    3

    在李承乾获得听松之权的第二个月,河北被罢了官位的两个刺史加上两个别驾也到达了长安城下。吏部商议过后,呈报东宫,太子承乾接待四人。

    东宫之内,李承乾斜靠在椅子上,看着面前低头站着的四人,有些玩味的问道:“你是说,楚王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罢了你们的官?”

    深州刺史魏勋朗声开口道:“是的,臣等一心为国,臣的官位到不甚重要,可国事却一天耽搁不得,河北山东四十州嗷嗷待哺的灾民却耽搁不得,我等商议过后,还是决定进京请太子与陛下做主,希望能为河北山东四十余州灾民要个说法。”

    李承乾看着魏勋笑了笑,仍然是一副玩味的态度,也没有正起身来:“好啊,好一个嗷嗷待哺,你是当我这个东宫太子不闻国事,还是当我大唐朝廷,只知道权党夺权?”

    深州刺史一听,连忙下跪道:“臣不敢!”

    余下众人也一并跪下。

    李承乾没再看他,而是看向了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太子左庶子杜正伦。

    杜正伦得了会意,开口道:“楚王殿下持的是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没杀你们,已经是法外开恩,你们就算找到了陛下,也是同样的结果,说不好,还要再加几记廷仗。”

    众人默不作声,跪在地上,看不清面容。

    而李承乾听后却开口道:“好了好了,起来吧,毕竟是一方大员,朝廷命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这样免了,怕是有失臣心,我看,我还是进宫替他们说上几句好话,看看能不能从中斡旋一番。”

    杜正伦听后赶忙说道:“太子殿下不可啊,如今他们是带罪之身,楚王殿下赈完了灾,反过来就要问他们的罪,殿下这个时候进宫陈言,陛下不好做声,太子殿下怕也会因此伤了与楚王殿下的兄弟之情,为了这几个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的地方官,得不偿失啊。”

    李承乾却摆了摆手,叹了口气,为难道:“古语有言:社稷为重君为轻,突然罢免了这么多的一方父母官,没个说法,总是不行的,朝臣们也会议论纷纷,对河北的民心也不利,我这边难点也就难点,总好过让手下的官员,跟河北的百姓难。”

    说完,便站起身来,说道:“事不宜迟,我即刻进宫面圣,你们几个就在东宫等我的消息。”

    只见那河北来的几人,皆是高呼圣明。

    3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不太确定的问道:“你是说,你要重新启用那些被罢免的官员?”

    李承乾答道:“他们总归是一方大员,又事关河北,免他们的官,需要吏部的正式文书,楚王一来没有说明因果,二来,也无他们切实罪证,莫名其妙的便免了官,总归是说不过去,孩儿打算,将他们官削一品,以带罪之身继续待在原职,等河北事了,再问罪不迟。不然,突然多了这么大一个窟窿,朝廷一时间也找不到人去顶,阿兄在河北怕也会因此步步掣肘,久之恐河北生乱。”

    上座之人看着李承乾,眼神锐利,良久才开口道:“你说的也有你的道理,但朕刚刚赐给了你阿兄便宜行事之权,他免了官,朕又给送回去,总归不妥。”

    稍微顿了顿,继续开口道:“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一番苦心,修远也有他的难处,这样吧,朕就在中间做个恶人,两边得罪,让他们继续待在河北,但刺史就不要做了,找几个县令空缺、任满的县去当县令吧,等河北赈完了灾,是官复原职还是缉拿,到时候再议吧。”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5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5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