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之太子要我命 > 第18章 右庶子于志宁
    1

    于志宁被叫进来时,李承乾已经恢复了些力气,毕竟年轻。

    但,仍然是虚弱,见到于志宁进来,强撑着身体站了起来,满脸怒意的看着于志宁说道:“他们到底要干什么?逼宫么?”

    于志宁跪下道:“臣不敢。”

    话还未落音,李承乾便咆哮道:“没说你!”

    此刻他的,因为刚才的昏厥,发束已经逐渐散落,加上这一声怒吼,更像是得了失心疯一般,着实有些吓人。

    可太子却并不自知,只是慢慢的、跌跌撞撞的走向了于志宁开口道:“人是父皇派去的,事儿是李政干的,他们现在却要来逼我的宫!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只当我好欺负?还有那个李泰!猫哭耗子假慈悲,人在我这儿受了罪,倒在他那享了福。他是要争储不成?”

    说到这里,他又开始了莫名的嗤笑,逐渐张狂:“好啊,好啊。李政办了事儿,功劳是他的,群臣来逼我,我顶着群臣,李泰又来参一脚,好事儿都让这二人捞去了,这个太子我是当的两面不是人。你这东宫属官,太子右庶子!还要来逼我服软,父皇刚来了手诏,叫我不要被他们左右,你说,我是听你的,还是听父皇的。”

    李承乾扪心自问,现在就这样把李政叫回来,连免官的文书都没有,等于是功成身退,他是不甘心的。

    见于志宁不语,李承乾更加愤怒:“都来逼我,无非就是这太子之位,他们都想要罢了,好啊,如了你们的愿,我这就上书,辞了太子,让给你们好不好?”

    而跪的笔直的于志宁却不卑不亢的说道:“调和并不等于顺从,太子之难处,也是陛下之难处,陛下可以居中调和,太子也应当效仿陛下,下抚群臣,上体圣意,两不得罪,才是为君之道。”

    李承乾听后,目光灼灼的看着于志宁,突然快步走上前来,几乎是贴着于志宁的脸问道:“你是说,让我在中间,把委屈都受了,好让他们白得了好处?”

    于志宁眼观鼻,鼻观心,坦然说道:“太子的委屈,圣上会知道的。”

    李承乾突然笑了出来:“好啊好啊,我这就出去给他们跪着,他们起来,我就起来,是不是这样?”

    于志宁俯首道:“臣并非此意。”

    上一秒还在笑着说话的太子又突然狠厉了起来:“你们一个个的,都会推脱,李政在河北,父皇在钟南山,房玄龄躲在尚书省不出来,就给我留下这么大一堆烂摊子。索性交给我,我罢了他的官,一了百了,可你们又推三阻四,父皇顶着,房玄龄盯着,那些个御史还要逼我。你于志宁不是自诩忠君体国么?你忠的是那一个君?体的是哪一国?现在跪在这里逼我服软,就是忠君体国么?”

    “于某是在为君解忧,不敢自诩忠君体国,可殿下若不肯面见他们,他们一直跪着,这于国不利,更是于殿下不利。”

    李承乾似乎是一瞬间就泄了气,他跟这么个榆木脑袋实在无法沟通,无论说什么,永远是那么一大堆摸不着,看不见的大道理,还有那近乎毫不客气的语气。

    他重新走回了软塌,几乎是爬着上去的,然后有气无力的说道:“说吧,你到底要孤怎么做,孤都允了,是请辞也好,是认罪也罢,说吧说吧。”

    “请太子殿下出殿门,直面御史,让他们回去。”

    李承乾有些好笑:“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出去丢一回人,向着他们服个软,乞求他们不要再闹了呗,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于志宁依旧是一副刚正不阿的模样答道:“臣是跪着的,没有站着,而且臣也没有让殿下答应他们的请求,臣只是想殿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要把他们晾在外面,谦听则明,偏信则暗,他们跪在外面,朝臣回觉得殿下是不听劝阻,一意孤行。”

    李承乾没了继续和于志宁打嘴炮的心思,他只想把这群活佛送走了一了百了,但仍然顾忌自己的面子,不愿意出门面前群臣,所以说道:“出去就不必了,让他们商议一下,叫个代表进来吧。”

    于志宁听后也没有反对,起身行礼:“诺。”

    3

    “你叫什么?”见到来人,李承乾开口问道。

    下首人言:“臣乃是殿中侍御史崔仁师。”

    李承乾斜靠在软榻上,有气无力的问道:“侍御史都没来,你个殿中侍御史来了,本事不小啊。你是清河的还是博陵的崔氏啊?”

    崔仁师答:“臣乃是博陵安平崔氏。”

    李承乾被气了这么久,也有意调侃一番这位“逼宫”的七品小官。道:“李政这一闹,你们心里很不安是吧?”

    崔仁师说道:“臣是为民请愿,心安理得。”

    而太子则是有意无意的说道:“你们少贪墨些田亩,就算是为民请愿了,何必要折磨我东宫的地砖呢?”

    崔仁师顿时被气的脸红脖子粗,朗声回话:“殿下若如此污蔑于臣,臣只好以死明志了。到时候殿下大可下令抄了下官的家,看看家里还剩几吊铜钱。”

    李承乾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动不动就死了明志,你见过哪个贤臣一头撞死了就流芳千古了?行了行了,我一说,你一听。说吧,为什么跪在外面。”

    崔仁师早有准备,义正言辞的朗声朗声回答:“楚王政奉敕令入河北赈灾,所去两月,可并未赈灾,而是大兴牢狱,下狱县令达二十八人之巨,各曹参军共五十六人获罪,更无理由免去两人刺史,两位别驾,此等非是圣意所托,非民所愿,望太子殿下罢免楚王河北道黜陟使之权,即刻召回,以交有司。”

    李承乾有些好笑:“人是父皇派去的,诏令是中书省拟好的,门下省下发的,你不去找房玄龄、温大雅,却找到我这里来了,怎么?你看我好说话?”

    崔仁师说道:“殿下乃是代行监国之权,理应由殿下处理。”

    李承乾一声叹息的起了身,开口道:“也就是我了,你们这么大帮子人,乌泱泱的跪在外面,换谁来都要治你们个逼宫的罪名。”

    崔仁师俯首下去:“臣不敢。”

    李承乾现在最烦听到这句话,微怒道:“什么敢不敢的,做都做了,又在这里说不敢,敢做就要敢认。”

    崔仁师不接话,李承乾也没继续追究,而是拿起了门下省刚刚批注的文书:“你退一步,我也退一步,这是我刚刚命门下省签发的文书,只等我制可后,就可以下发尚书省,拿去看看。”

    宦官无声快步的走上前,接过文书后,将文书递给了崔仁师,崔仁师打开后,一目十行,然后继续说道:“殿下,应当是免官,不是召回。若只是召回,那以后朝廷的官,派出去,都像楚王这样胡作非为,天下岂不是要大乱?臣等谅解殿下兄友弟恭,也体谅圣上舐犊情深,可天下的百官要个说法,万民也要个说法。”

    李承乾觉得今天肯定是没看黄历,怎么一下子东宫就多了这么多不识抬举的东西,顿时怒从心头起,十分强硬的说道:“天天千官万民,你烦不烦?孤已经退后一步,把他叫回来了,你还要孤免了他的官?我今天就明摆着告诉你,要么你就把我东宫跪出个窟窿,要么你就勤王逼宫,不然,这就是最后的底线,你不要逼得我连这个文书也不发。大家就皆大欢喜。”

    崔仁师顿时一改强硬,反倒是苦口婆心的劝了起来:“殿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7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7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