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元年,八月二十,这一年的寒秋似乎来的特别早。
视察完毕骑兵训练情况,李煜来到澄心堂,命人召见刘政咨、孙晟、林仁肇。
赵匡胤大举南下,这一状况完全出乎预料。
李煜一直坚信,赵匡胤会将中原地区当做“基本盘”,他之所以滞留许州,不是因为那里风水好、物资足,单纯是因为距离汴梁足够近!
身处后周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位置,就能够给天下人一种错觉,那就是赵匡胤仍然是后周朝廷中枢系统中的一员,这样可以保证他具有足够的公信力。
否则,秦州、登州这些地盘,处在“山高皇帝远”的位置上,就算赵匡胤在原本禁军系统中威望很高,可随着时间推移,总会出现有人不买账的情况,凭啥听你的?你能割据,我也能割据。
万万没想到,赵匡胤竟然主动放弃了许州,将治所迁移到陈州,这两个地方的距离不远,甚至没有脱离东京开封府的直辖范围。
但这一行为本身,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它意味着“郭荣禅位于赵匡胤”的谎言不攻自破,相反,进一步坐实了汴梁政权宣扬的“赵匡胤趁先帝病危谋反”的说法。
很简单,如果你真是合法继承人,为什么不硬刚到底?你赵匡胤手中又不是没有军队!不硬刚,在世人眼中就是心虚的表现。
对于李煜来说,赵匡胤重点经营淮南的举动,释放一个强烈的危险信号,那就是,他要放弃“禅位”手段了。
赵大:等不了,不装了,摊牌了。
李煜:先等等,别过来,还不行。
对于南唐来说,最好的局面就是“坐山观虎斗”,李煜非常清楚,现在不是战略扩张的时候,他最少需要半年的时间猥琐发育,维持国内稳定,提高粮食储量,加快训练军队,巩固金陵城防……时间,都需要时间。
不多时,刘、陈、孙三人到来,叩拜之后,坐下议事。
“孙卿,李重进那边可有消息?”
孙晟面露喜色,说道:“与陛下所料不差,李重进已经派人送信,大唐商队可以随时渡江,前往鹰游山。”
“战马方面,他还坚持要分一半吗?”
“要求至少三成。”
李煜摇摇头,笑道:“看来,赵匡胤逼他还不够紧,派人回复,每次交易分他一成战马,必须高价购买。”
孙晟嘴上不说,心中暗道,陛下真是越来越像奸商了。
李煜很清楚,不把李重进架在火上烤,他是不知道着急的,光是曹彬和他对峙于泗州,就已经焦头烂额了,现在赵匡胤又大规模南下,他还指望着南唐出兵解围。
再晾你两天,不信你不松口。
话锋一转,李煜对问刘政咨:“刘卿,赵匡胤南下,枢密院可有应对之策?”
刘政咨踌躇一下,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宜劳师动众。一来,新军训练时日太短,二来,军饷吃紧,贸然与赵匡胤大举开战,怕是会陷入持久消耗。”
不是刚刚“灭佛”,大捞一笔吗?怎么这么快就军饷吃紧了?
很简单,捞钱的速度,远跟不上花钱的速度。
丹阳铁矿、采购丝绸、购买战马、锻造火枪,光这四项花销,要是按照南唐固有的税收,国库早就见底了。
李煜微微点头,说道:“这些都不是问题。战场是最好的磨刀石,新军可以拉出来练一练。至于军饷,不用担心,很快就有着落。刘卿,这两项不考虑,该如何应对?”
刘政咨大脑飞快运转,说道:“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进攻!”说完顿了顿,又看似随意地问林仁肇:“林将军,你意下如何?”
不管是什么样的应对策略,最后都是武将负责执行,征求林仁肇的意见,情理之中。
一直沉默的林仁肇,终于开口:“陛下,扬州方面既已同意让出鹰游山,臣愿亲自率军渡过长江,协助李重进拱卫扬州,只不过,这是下策。”
“哦,林将军,此话怎讲?”
“扬州弹丸之地,只是防御,过于被动,时日一长,局势必然变化,到时候对我大唐不利。”
林仁肇口中的“局势变化”,是指汴梁方面南下增兵,一旦张永德的势力渗透到淮南,南唐收复失地的机会不增反减。
“那么,上策是什么?”
林仁肇眼神一凛,沉声说道:“破釜沉舟,直取和州!”
刘政咨松了一口气,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我只说“守不如攻”。
李煜眼眸微动,心中赞许,嘴上却说:“此举,风险太大了,林将军,你可有把握守住和州?”
“守住”两个字,李煜特意加重了声调。
林仁肇起身施礼,朗声道:“末将愿立下军令状,若和州有失,愿以命偿罪!”
李煜一笑:“将军言重了,攻打和州,确实是上策,一来围魏救赵,能够保证扬州无虞,二来收复故土,在江北站稳脚跟。”
刘政咨补充道:“陛下,林将军,攻打和州确实是上策,只不过,现在的和州局势有些复杂。”
简单地说,就是和州被“一分为二”,以康照河为分界线,东边是原保信节度使赵赞的地盘,之前,李元清、李景达等人夜袭和州,干掉守将朱凯杰、刘宁杰,赵赞奉命前来支援,之后就发生了“后周分裂”的事件。
赵赞滞留和州,但和州原本最高统帅是天德军节度使田重进,两人选择不同,赵赞选择了郭氏,听从扬州政权,而田重进是赵匡胤的铁杆。
于是,赵匡胤火速派人前来接手和州,但来的人,很快就被赵赞干掉了,一共干掉三波。
第四波,赵赞干不掉了,来的人正是“潜水失踪”的老熟人,张琼。
“蕲州之战”过程中,张琼被卢绛撵得跟兔子一样,一路北窜,到潜山县的时候,被赶入潜水、下落不明。
结果,只能说张琼的命真大,瘸着一条腿,愣是跑回了许州。
一箭之仇、恨之入骨,养好伤之后,张琼强烈要求再次回到淮南地区,赵匡胤也不愿意放弃和州,于是任命他为和州防御使。
张琼干不过卢绛,可干赵赞就轻松多了,硬生生地从赵赞手里夺走了一半地盘,驻军在康照河以西。
随着王审琦攻克寿州,继续向长江北岸推进,和州迟早要完全落入赵匡胤手中。
刘政咨之所以说“局势复杂”,就是指和州既有李重进的人,又有赵匡胤的人,一旦进攻和州,很容易引起李重进的误判。
听完刘政咨的分析,李煜畅怀一笑,说道:“刘卿,朕不在乎。”
李重进,你爱误判就误判,随便!
那本来就是大唐的土地,你不给,老子就去抢,又不是抢不过你!
孙晟思虑长远,谏言道:“陛下,依臣看来,和州不得不打,又不能毫无顾忌,为了事后不与扬州交恶,还是先知会一声。”
林仁肇附议,说道:“这样也好,李重进人在泗州,要让他知道,大唐攻打和州是为了围魏救赵,而不是趁火打劫,让他安心在洪泽湖防御。”
潜台词是,李重进防御的越好,就越能吸引赵匡胤的兵力,南唐这边的压力也就越小。
林虎子,够损,朕喜欢。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95234/10864040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95234/10864040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