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最好的重生 > 第278章 第278章 庄稼活,这时候可不好干
    第278章  庄稼活,这时候可不好干

    中午回家吃饭,下午一家三口去帮顾家把那点儿油葵收了——顾博远家就四亩地,一半玉米一半油葵。顾博远加李家四个人,不用两个小时就把活干完了。

    “老人家说的没错,还真是人多力量大。”顾博远感叹,“要是我自己干,咋也得两天。”

    “那是,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李建国笑着说,“各有各的好处。”

    李龙心想,现在你们绝对想像不到,再过四十年就别说人多好干活,那时候一个合作社几千亩地,几个人就能搞定。当然,现在就是给你们说,你们也不相信。

    晚上凉风习习,一家人在棚下吃着西瓜,李强的那个泥板手枪被他给不小心掰断了,李龙就让他找来李娟以前用完的作业本,拆纸来折驳壳枪。

    因为这时候的孩子看过小人书地雷战、地道战,觉得那种二十发长弹匣的比较威武,于是就先折五个小包,然后再用筷子穿起来。五个小包每个用两张纸,组合的时候还要用两张纸,不过叠起来的时候,还是有点模样的。

    叠好后李强开心的拿去玩了——李龙说了,这是对他学习成绩好的奖励。

    李娟在边上只看了看,并没有太羡慕,女孩大了,对枪啊什么的并不感兴趣的,李龙便给她折了个简单的“东西南北”,教她玩法后,让她在学校里休息的时候和同学玩。

    这玩意儿原理很简单,但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还真就很吸引人。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娟带着李强去上学,李强很兴奋,拿着纸手枪兴冲冲的跑出去,李龙急忙喊着叮嘱:

    “上课的时候你别玩,别到时候让老师收了再训你。”

    这时候这边的老师其实基本上已经不怎么打孩子了,但训斥、骂什么的肯定是常有的。家长通常也不会管,孩子的心理也没那么脆弱,有些时候被老师训了也不敢给家长说,因为害怕受到“二次伤害”。

    在家长眼里,只有调皮捣蛋的孩子才会被老师训。

    “小叔,我知道了!”李强大声说着,然后“啊——”的扯着嗓子喊着跑了,书包在身后晃悠着。

    “强强,你慢点!你再跑,我打你了噢!”李娟在后面喊着李强,快步追上去,拐到大路上不错了,李龙在大门口还能听到李强的声音。

    有个好玩具,要迫切的和好友炫耀一下,这很正常,孩子嘛,能比的不多。

    李建国套马车,梁月梅煮猪食喂猪,李龙拿着几个棒棰就到麦场上去了。

    油葵脱粒这时候只能人工,甚至都不能像麦子一样打场,因为数量太少。而且这事还不能等,因为很快队里的油葵等作物也要收割,这活算工分,李龙没打算参加,只是麦场必须尽快腾出来。

    干这个活相对比较轻松,拿着棒棰直接坐在油葵堆上或者旁边,拿个油葵的花盘敲就是了,通过震动和反作用力,把油葵籽敲下来,敲干净后,把花盘扔到一边,继续下一个。

    算是重复劳动。

    油葵籽敲完后还要扬场,把葵花尾子扬出来——这个葵花尾子主要包括瘪籽和花盘上落下来的杂质,这玩意儿通常是喂牛羊。喂猪也行,只是猪不太喜欢吃。

    至于葵花的花盘,那就纯是喂牛羊了。当然,像狍鹿子、马、驴这样的动物也吃,肯定是不能浪费的。

    李龙在这里敲了三个花盘,李建国和梁月梅就过来了。早上敲起来相对舒服一些,太阳没那么晒。麦场上陆陆续续有人过来开始干活,因为距离不远,你一嘴我一嘴的边敲边聊着天,嘴里还磕着瓜子——通常都是找嫩的磕。

    李龙看着这花盘,想着上一世四十年后,超市里出现这样的大花盘,十块钱一个,那时候自己逛超市的时候还觉得真是梦幻,这玩意儿还能卖这么贵?

    但是,那个年代除了农产品不涨价,真的是什么东西价格都涨。

    比如麦子一公斤三块,麸皮就敢卖两块八——家里养猪得买麸皮,一公斤合一公斤麦子!

    玉米收获的时候,一公斤两块一到两块五,视水份情况不等,但养猪,小猪的饲料一公斤就三块,你爱买不买!

    当然,话说回来,在超市里十块钱出售的葵花花盘,从农户手里收,能有五毛或一块都是高价。

    毕竟一亩地几千棵,哪怕五毛一盘,农民也算大赚,也很开心。

    他记得上一世当农民这么多年,真正挣钱就有那么三次。一次是棉花价格突然从往年的六块涨到了十一块,当时村子里种棉花的大都发了,有些直接就买了车。

    当年李龙家里就种了二十亩棉花,真的算是没赚上。

    第二次是有搞农产品的集团到村里来和农民签合同种谷子。当时说好的一亩地承包费四千五。这时候队里已经搞成了滴灌,一亩地种地成本差不多两千。四千五的话肯定是赚钱的,村里大部分人都签了合同。

    那合同当然还有规定,必须每亩达到八百公斤小米,如果达不到,会降级。如果超了,每公斤会以四块钱继续收。

    李龙和队里人并不清楚这些人怎么算的产量,觉得八百公斤是个合适的。他们实际上是低估了滴灌农田的产量。而以前在老家种过谷子的老农清楚。

    于是,这一年的年底,这家集团差点儿因为付钱干破产——亩产都在一千二百公斤以上!

    种谷子的发了,然后这时候已经用上了微信,看朋友圈吧,冬天喜欢玩的,就到处去滑雪、旅游看冰雕,从秋后到开春,时不时就烤个羊啥的。

    当然,村里又添了一批车。

    原本那个集团准备和村子里农户签三年合同的,结果第二年就开始提高了合同里的产量标准,最后没谈成,这事就黄了。

    第三次依然是棉花,棉花又一次从基准价五六块钱一下子涨到了十块钱,这时候家家户户的棉花基本上都在五六十亩,有承包的多的,几百亩上千亩的都有,结结实实的让村里人发了一次。

    不过秋后拿到钱的时候,就有专门设套的来了。有经不住诱惑的,一年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直接一晚上就赌没了。

    那个时候李强已经考大学走人了,村里不少和他差不多大、比他大一些,没考出去种地的,好几个都切了指头或者抛家离子不知所踪,留下一屁股烂账。

    再后来,就是上面出手,直接让百分之四十的农田种棉花,剩下的六成地荒着,叫轮种。

    而轮种政策的第二年,那六成地就让种上了小麦,这是确保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在这之前,几乎所有的地都种上了棉花,哪怕头一年棉花的价格烂到了两块八,而二茬人工拾花费都要三块,亏到家了,但第二年,家家户户仍然种棉花——要赌一把。

    李龙回忆着,再看这时候笑着敲着花盘的邻居,觉得原来越贫穷的时候越容易满足。这时候有自己的两亩地,收到的东西大部分自己能决定,那就真知足了。

    远处有卖冰棍的骑着自行车过来,李龙冲那个人喊了一声,卖冰棍的急忙过来。

    “三个奶油的。”李龙掏钱。

    以他的身家,给全麦场其他人都买冰棍也没啥,但这个时候没必要充大头。今年带着队里人赚了不少钱,这时候就别再出头了。

    果然,这边买完后,其他几家子都掏着钱买着冰棍,不过基本上买的都是普通的。

    其他人也没因为李龙没给他们买冰棍而有什么意见,这时候人大多还是挺纯朴的,而且很要面子。

    快到中午的时候,梁月梅先回去做饭,太阳直接晒到头顶,李龙感觉头发缝里都在往外冒汗,但看着没敲的还好多,想着坚持坚持吧。

    “小龙,你拿袋子,把葵花头装起来放进袋子里,撂马车上,装完后就牵马车回去吧。”

    李建国知道李龙不喜欢干农活,便给他分派了新任务。

    李龙也没矫情,站起来,拍拍身上的葵花渣子,就去装花盘。

    等回到家里,梁月梅已经炒好了菜,准备拉拉条子,李龙这边就帮着烧火。

    下午继续。

    两天时间,把油葵敲完,接下来就是收队里的。

    李龙这时就撤出了战斗,和陶大强逮鱼去了。

    不缺这点工分,让其他人挣吧。

    逮了一个星期的鱼,队里的油葵收完装袋,花盘各家分了,接下来李龙就跟着李建国去收玉米。

    掰玉米棒子和收油葵有点像,可以掰完再砍杆子,也可以边掰边砍杆子。这回掰回来的玉米就不放在麦场,而是堆在自己家里了。

    一袋袋玉米堆在院子里棚下面,接下来是比较大的活。

    这时候还没脱玉米粒的机子,纯手工脱粒。基本上就是白天晚上都干。用起子,也就是改锥把玉米棒子铲下来两溜玉米粒,露出长排缺口,然后就用手把玉米粒搓下来。

    通常一天下来,手掌肉厚部分,也就是大鱼际那里会被搓的通红,甚至搓烂。

    但看着玉米粒这么一堆堆出来,大都是算是自家的粮食,农民们这时候心里只有喜悦。

    哪怕再累,也都是开心的。

    五六年后,才有了那种手转的脱粒小机器,再往后,才有拖拉机带动的脱粒机——而联合收割机这时候只能收小麦。得经过好几代改良之后,才能收玉米、油葵,再往后采棉机普及,长达二十年的拾花大军才开始没落。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3009/10910158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13009/10910158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